首页 > 淮安新闻 > 古锁拾趣 人生乐事——古锁收藏家李成宾的故事

古锁拾趣 人生乐事——古锁收藏家李成宾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8-26 15:41  关注度:1709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作为一种安全装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博物馆里的铜锁、木锁,古装电视剧中的簧片锁,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机械锁和智能锁……锁的种类让人眼花缭乱。锁不仅能锁物品,也“锁”住了不少收藏者的心,今年76岁的李成宾就是其中一位中国古锁收藏家。“古锁精致的刻工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扣动了我的心弦,探索其中,我觉得很有趣。”他说。

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作为一种安全装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博物馆里的铜锁、木锁,古装电视剧中的簧片锁,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机械锁和智能锁……锁的种类让人眼花缭乱。锁不仅能锁物品,也“锁”住了不少收藏者的心,今年76岁的李成宾就是其中一位中国古锁收藏家。“古锁精致的刻工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扣动了我的心弦,探索其中,我觉得很有趣。”他说。

与锁结缘 一见倾心

“这是一把迷宫锁,要不要试试看?”初次见面,李成宾热情地向记者递来了一把锁,邀请记者尝试。见记者久久无法打开,李成宾接过锁,用钥匙在锁孔中上下里外来回转动,短短几秒,只听“咔嗒”一声,锁被打开,李成宾的嘴角也随之上扬。“这只迷宫锁设计巧妙,结构复杂,不但实用,还是一种智力玩具,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和古代人民的智慧。”他笑着说,“收藏古锁的乐趣之一在于打开锁的一瞬间,就像是解开了一道难题。”

时光的齿轮倒转回40年前,1983年,李成宾开始接触收藏。起初,他爱好广泛,收藏种类繁多,古钱币、古董眼镜、粮票、徽章等都有涉及,后来他对精工奇巧的古锁一见钟情,古锁便成了他的重点收藏。

谈起与古锁的渊源,李成宾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告诉记者,与古锁“相遇”,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收集古钱币的过程中,他恰巧路过一家收购站,收购站里的一把独特外形、精美做工、带有浓浓历史感的旧锁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原来锁也能这么美啊!”他毫不犹豫地从收购站老板手中买下了锁,带回家细细研究。从那之后,他开始留心收藏古锁,每次到外地出差、旅游,他总会到当地的古玩市场“淘宝”,只要在经济允许范围内,他都要将看上的“宝贝”带走。多年来,李成宾已经收集了中国传统古锁上百种,有长达20厘米的大铁锁,也有如同花生米大小的小银锁,无论是造型各异的花旗锁、制作精巧的迷宫锁,还是刻有历史典故图案的锁,在他的家中都能找到。

深入研究 趣味无穷

中国古锁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收藏和研究的过程中,李成宾渐渐发现,与外国锁不同的是,中国古锁的精髓更多地体现在锁壳上。“国外锁更多研究锁芯构造,做内部文章,把锁具更多地看作是一个技术性产品,更加注重锁的实用性,中国锁从最初的实用性,发展到实用与美观兼顾,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他说。

一把把古锁,外表精美,内里暗藏玄机,着实令人称奇。对于收藏的每一把中国传统古锁,李成宾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把锁的锁壳上刻着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即著名的‘渔樵耕读’。”他说,“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是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充满着超脱的意味,这一主题频繁出现于各种文物中。

在李成宾看来,或许是这把锁的主人对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十分向往,才将“渔樵耕读”刻在了锁上。“中国传统古锁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他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刻有“五子三元”四个字的锁,寓意“五子登科”“连中三元”,代表民间“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镌刻和合二仙的人物锁,寓意家庭和美、婚姻美满;刻有“保卫和平”字样的锁表示中国人民呼唤和平的心愿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谈起每把古锁及背后的故事,李成宾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充实生活 满满收获

在收藏古锁的过程中,李成宾下了很大功夫,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在他收藏的几百种古锁中,很多锁和钥匙是分开的,很少有原配的锁匙组合,他便自己研究,为这些古锁制作钥匙。“我从小动手能力比较强,喜欢拆拆装装,配钥匙是我琢磨着学会的。”他介绍,给古锁配钥匙的第一步是要将锁打开,了解其锁芯的构造,再根据锁芯配合适的钥匙。钥匙材料的选择上,李成宾也十分讲究,一定要选择与锁相同材料的老铜,力求配出来的钥匙与古锁颜色搭配协调。

“比如迷宫锁,开锁已经很复杂了,配起钥匙来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十分精准,古代人民的智慧真是难以想象。”李成宾说,不同的锁,开法不一样,钥匙也有所不同。李成宾沉醉研究这个过程,当把那些刁钻难解的锁打开的一刹那,那股兴奋的感觉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为了收藏古锁,李成宾还时常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业内专家,从这些古锁背后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在收藏的过程中,他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藏友。“没接触古锁之前,我不知古锁竟然有如此丰富的种类和深厚的内涵,因为研究古锁,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指尖轻轻摩挲着自己珍藏多年的古锁,李成宾不禁感叹,“古锁真是奇妙有趣!”

■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