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展现人大担当、赋能乡村振兴——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展现人大担当、赋能乡村振兴——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3-10-15 11:07  关注度:132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作为四项内容之一的“特色活动助增收”工作,涉及和平镇秦墩村、三闸村、严集村和黄码镇甘露村4个重点帮促村,主要目的是助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这既是贯彻落实市人大‘惠民生、助发展’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也是区人大常委会对创新拓展代表履职方式和途径的积极探索。”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充分阐述,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以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当前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区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创新建立助力乡村振兴“234”工作机制(发挥区、镇(街)两级人大力量,发动市、区、镇(街)三级人大代表,重抓履行监督职责强推进、开展特色活动助增收、代表“嵌入式”监督促发展、发挥专业代表组优势增活力等四项工作),在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体现人大应有的担当作为。

强化统筹 提升质效

作为四项内容之一的“特色活动助增收”工作,涉及和平镇秦墩村、三闸村、严集村和黄码镇甘露村4个重点帮促村,主要目的是助力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这既是贯彻落实市人大‘惠民生、助发展’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也是区人大常委会对创新拓展代表履职方式和途径的积极探索。”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说。

为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区人大农经委进一步加强对挂钩帮扶专题活动的统筹协调,组织和平镇、黄码镇人大制订专题活动计划,根据4个重点帮促村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帮扶项目,进一步拓宽富民增收的路径;落实好《江苏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涉及人大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加强对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监督,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好乡村振兴热点堵点问题;将活动与人大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好“农民富”“农村美”的任务,在促进增收致富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打造和美乡村,努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发挥优势 体现担当

为充分发挥企业家人大代表在活动中的作用,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由1名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1个人大工作委员会挂钩、4名企业家代表结对的“1+1+4”帮扶小组,精准化、特色化开展履职活动,确保《清江浦区关于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所有重点帮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要求落到实处。

企业家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细处着眼,向小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分析研究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土地、金融、人才、资金等,多找问题症结;从产业项目导入、基础设施完善、专项资金争取、特色产品促销、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入手,多谋前瞻性方案;从收益保障、治理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考虑,多提有效建议,着力推动挂钩的重点帮促村解决实际问题。

“区人大常委会强化对涉及乡村振兴代表意见建议的跟踪督办,每年选择1—2个相关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进一步推动代表履职成果的转化运用。”史卫东说。

开展攻坚 强村富民

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全域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积蓄乡村发展动能,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生活条件,着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清江浦样板”。

4个重点帮促村积极与挂钩的企业家人大代表加强沟通联系,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腰杆挺起来、精神富起来;高效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盘活利用乡村空间闲置资源,重点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收回来”“用起来”“管起来”,大力发展村集体增收项目,不断释放乡村潜能、厚实集体家底;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融媒体记者 朱月娥 杨丹丹,通 讯 员 孙 超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