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着力用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全面优化涉企人社服务,聚力打造“招工引才、降本增效”链式服务新模式,助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勤用“加法”,主动服务保用工。稳存量、扩增量、挖潜力,千方百计为企业送工保生产。设立服务专员“一对一”包企服务,实施“一企一策”细化服务举措,与区内外人力资源机构保持密切联络,确保按时保量送工。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宣传招聘月”活动,为区内光伏龙头企业储备员工2905人;开展“送工专项服务”,为区内大型电子企业开展紧急用工调度,4天为其招聘900余人,累计招工3423人。搭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供需对接长效平台,累计开展专场校园招聘会、网络“直播带岗”、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127场次,为重特大项目和规上企业招聘员工2.68万人次。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向中西部地区推送重点项目用工信息,多渠道助力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今年贵州毕节人力资源分市场顺利揭牌,进一步发挥区域间互补优势,为经开区企业招工引才提供更多渠道。
善用“减法”,降本纾困强信心。减轻企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累计推荐创业担保贷款170笔,总金额超6400万元。减轻企业培训成本,针对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集中开展机械维修、服装加工、建筑焊工、餐饮家庭、电子电器等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技能晋升培训工作,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650余万元,惠及117家企业。减轻企业用人成本,今年5月至8月发放失业保险金2420余万元,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单位按规定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继续实施“免申即享”模式,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提高至60%,预计将为全区2391家用人单位拨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500余万元。
巧用“乘法”,打造聚才强磁场。落实“归雁”“筑巢”“引凤”“强基”“安心”五大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持续丰富“才聚淮水畔 智汇经开区”品牌内涵。今年以来,为重点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等精准化服务100余次。持续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7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3.7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6.17%。指导主导产业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目前富誉电子等10家龙头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2224人,进一步突出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人才活力。
活用“除法”,打通程序疏堵点。积极推动人社公共服务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改革。全面落实“综合柜员制”,打通部门、科室间信息壁垒,实现人社业务“一门办理”、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推动医保、社保业务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现企业职工退休申请等20个事项“提速办”。深入打造“1+6+N”(即1个政务服务中心+6个街道办服务站+N个社区服务点)人社综合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医保15分钟服务圈”等基层服务站点,将涉及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30余项人社、医保业务延伸至街道、社区办理,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网上办理,充分发挥“智慧人社”作用,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通讯员 马真飞 郑逸文 彭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