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产业兴旺日子甜,美丽乡村展新颜,淮安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产业兴旺日子甜,美丽乡村展新颜,淮安区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发布时间: 2024-05-13 09:14  关注度:137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2023年,淮安区在全省76个涉农县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第18、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在市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第二名,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西瓜“种”出10亿元产业集群、小米粒“串”起富民产业链、和美乡村点亮幸福生活……近年来,淮安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注重统筹、聚焦重点、强化攻坚,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进中向好。2023年,淮安区在全省76个涉农县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第18、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在市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第二名,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苏嘴镇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举目望去,一排排西瓜钢架大棚有序排列在田间。据了解,园区核心区建有设施大棚5400亩,连栋大棚7.7万平方米,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3.7万平方米。园区以西瓜产业为主导,带动周边村居推动西瓜产业集群发展。在村民于成足的西瓜大棚内,一个个青翠碧绿、个头均匀、纹路清晰的西瓜掩映在瓜叶间,长势喜人。“今年,我承包了100亩地,种植了3个品种的西瓜,长得都很好,头茬瓜马上就可以采摘了。”于成足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苏嘴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2万亩,主要为“苏梦系列”精品小瓜,西瓜产业直接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西瓜种植年均吸纳3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1.6万元。苏嘴镇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在苏嘴镇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有一家种植有机芦笋的企业——百寿康农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沈正达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公司种植的有机芦笋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大大提高了有机芦笋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对于公司扩大销售,加强与高端商超、社会团体合作都有积极作用,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绿色优质农产品保护和发展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淮安区坚持“政策支持、示范引领、标准把控、技术服务、宣传推广”五措并举,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先后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5个,面积57万亩。

科技赋能,按下产业融合“快进键”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百斯特食品智慧创享产业园的中央厨房,记者看到,大米沿着一条长约百米的全自动连续式炒饭生产线,经过超200℃的高温炒制和零下38℃的速冻锁鲜后,完成了从生米到炒饭的转变。

“我们投入1亿元,引进了这条世界先进的炒饭生产线,并根据中国人的饮食特点进行技术改良,形成独特的工艺流程。通过这条生产线,我们拿到了20多项专利。”江苏百斯特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强众说,公司先后投入十几亿元用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公司引入的多功能、环保型第五代中央厨房,能够制作60多种口味的炒饭。

构建“从种子到筷子”一、二、三产融合的完整食品产业链,是王强众创立百斯特的初衷。在兴办企业的同时,他还建设了一个占地2000亩的农业生态园。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的农业生态园已经成为智慧农业的“梦工厂”,育苗中心、基质栽培、水培展示、标准化蔬菜种植等各个区域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三产融合的百斯特公司成为一个集原材料基地、初加工、深加工、专业食品服务于一体的餐饮工业化供应链平台,年产5000吨蔬菜及10万吨米制品。

不仅如此,百斯特还以产业帮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采取自营农场加合作农场的模式,通过自营农场示范,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扩大规模。王强众介绍,一个村大概有3000亩到5000亩土地。近几年,公司按照周边村居“一张网”全覆盖的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带动村居、农民共同致富。目前,公司已吸纳200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10000多户农民增收,平均每户年增收5万元。

齐心共治,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横沟村位于淮安区钦工镇北部中心位置,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三两村民沿着刚刚建成的滨河小道晨练,排列整齐的房屋、美丽整洁的村道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漫步横沟村,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这里孕育了江淮地区最早的“革命火种”,中共淮阴特委和淮安县委诞生于此。近年来,横沟村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纪念碑、纪念亭、纪念馆和群雕,逐步完善主题公园、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以说经典、看短片、谈感悟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全市党建教育示范基地,用红色传统推进移风易俗,让红色基因涵养淳朴民风。

横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跃介绍,近年来,该村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以田园景观和乡土生活为载体,打造有特色、有韵味、有记忆的美丽宜居村庄,彰显水村相依、自然共融的生态格局。同步实施村庄改造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及环境卫生设施等,开展河道清淤、环境卫生整治等,全面提升村庄感观,努力将该村打造成党的建设教研地、红色文化传承地、乡村振兴示范地。

横沟村的生动实践是淮安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看着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淮安区聚力生态宜居,厚植美丽乡村幸福底色,2023年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完成户厕改造10841座,更新镇村农村供水管网6公里,建成幸福河湖8条,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6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81公里,打造市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3个;创成省级和美乡村15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建成省级绿美村庄4个,改善农房2047户。同时,开展“三类村庄”试点建设,结合各村资源禀赋,总投资6150万元,开展“4个现代化和美村庄、3个特色化康居村庄、1个生态化宜居村庄”试点打造,实现先导镇范围内步步皆景。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潘梦洁,通 讯 员 丁 冬 徐华阳 左颖召 杨 晶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