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泽区文广旅游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傅廷卓的家风是“有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有决不中饱私囊的人格红线,有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
傅廷卓的爷爷是私塾先生,父亲是当时十里八村有名的才子。因为社会上缺人才,原洪泽县仁和公社领导便请他父亲当大队会计。
那个年代的会计,没有办公室,没有专用账册。当时,账册都靠人工手画、针线装订。一月月、一年年,傅廷卓的父亲将多年的账册装订得四方四正、包裹得严严实实、摆放得整整齐齐。当时村里收支都由会计统筹,傅廷卓的父亲一直坚守初心,决不中饱私囊。
有一年,公社成立供销社,公社领导安排傅廷卓的父亲到供销社工作。这对于他们家来说,真是“从糠箩里跳到米箩里”,机会千载难逢。可是大队缺人,加上大队干部真诚挽留,傅廷卓的父亲便继续留在农村为乡亲们服务。为了照顾家庭,傅廷卓的父亲一边当会计,一边参加劳动挣工分。
傅廷卓18岁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在生产队摸爬滚打,一年的体力劳动让他变得更加成熟。次年,仁和小学缺教师,傅廷卓当起了民办教师。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懂、记得住、有乐趣,傅廷卓经常自制教具,让课堂更加生动。当时的教师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收书本费,每学期1.5元。当时傅廷卓月工资只有14元,经常因帮助困难学生缴书本费入不敷出。父亲知道后,不但没责备,反而对他说:“嗯,有点像我。”
1990年,傅廷卓在市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后,被调至当时的洪泽县文化局工作,一干就是25年。多年来,他坚守初心、默默付出,看到有的人走“捷径”、仕途一路高升时,他的内心也纠结过。他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对他说:“凭学历、论能力,你都没得说,但是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每一个岗位都可以为人民服务。”他领会了父亲的意思,于是横下一条心,踏实做事,坚守初心。
退休以后,傅廷卓担任洪泽区文广旅游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继续践行他的初心——为人民服务。他把使命落实在行动上,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在维护安全稳定、促进和谐发展中继续发挥光和热。短短一年时间,他带领大家把一个“三无”党支部,打造成全区先进党支部,并创成淮安市“六好”示范标准党支部。傅廷卓还创新实施“党支部+工作室”活动模式,成立“朝夕缘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丰富的文化文艺工作经验,更好地帮助单位新员工快速成长。
古往今来,好家风都是无价宝。因“三有”家风的传承,傅廷卓一家虽然从政者众多,但无一因经济问题犯错。在位的,廉洁奉公,坚守初心;退休的,发挥余热,安享晚年。忠厚、清廉的家风,便是傅廷卓家的“无价之宝”,它像一盏明灯,点亮全家前行的路。
■通讯员 谢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