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淮安海关党委书记、关长董钧表示,海关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守国门、促发展”责任重大。淮安海关将扛起使命担当,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推动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作出应有贡献。
以更便利的举措护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服务好全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综合运用好减免税、RCEP等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便利高新产业项目特别是研发设备通关,提高减免税办理时效。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优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将业务范围扩大到海运和空运出口环节。推动保税新业态发展,支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开展。主动对接全市重大项目,以海关全周期服务积极解决企业在查验、通关等方面的问题。用好“一区两港”平台,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速度,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更务实的态度打造开放包容的口岸环境。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为引领,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积极推动“智关强国”行动和智慧海关建设,完善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流程,全方位提升监管质效,促进先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支持多式联运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提升跨关区货物转运效能。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进一步查找通关环节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持续压缩通关时长。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变“海关端菜”为“企业点菜”,提升政策供给精准度。继续强化与各县区、市直部门的关地良性互动,推动“关长为您讲政策”到县区、到企业,切实让企业听得懂、运用好、受益多。
以更鲜明的导向锻造创新敢为的人才队伍。以干部敢为为引领,推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继续秉持“贡献为王、人才是金”价值导向,努力“谋大事、干成事、抓要事、做实事”。大力实施强业务“基础工程”,不断增强全员服务新型工业化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增强做“可不可以办”技术判断的专业水平,切实当好全市外贸通关的“技术靠山”,更将强化做“应不应该办”价值判断的政治自觉,自觉主动扛起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使命担当,切实树立“可亲、可敬、可靠”的淮安海关形象,全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海关力量。
■通 讯 员 任盈盈,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