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网约房是不是经营性用房?法院这样判

网约房是不是经营性用房?法院这样判

发布时间: 2024-08-06 10:29  关注度:1587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原告耿某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市中心某新建住宅小区购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然而,入住一段时间后,耿某发现斜对面的邻居家,时常有陌生人拖着行李箱入住,走廊上堆放生活垃圾,还经常有人深夜大声喧哗。两套房屋仅隔着一条狭窄的走廊,动静稍微大些隔壁就听得清清楚楚。耿某和家人深受其扰。

案情简介

原告耿某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市中心某新建住宅小区购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然而,入住一段时间后,耿某发现斜对面的邻居家,时常有陌生人拖着行李箱入住,走廊上堆放生活垃圾,还经常有人深夜大声喧哗。两套房屋仅隔着一条狭窄的走廊,动静稍微大些隔壁就听得清清楚楚。耿某和家人深受其扰。

耿某从物业公司处了解到,对面房屋的所有权人是李某和陆某。经联系后,得知李某和陆某已于2023年5月将房屋租赁给刘某使用,租赁期限为三年。同月,刘某与某房地产咨询中心签订网约房(民宿)托管经营合同,将该房屋委托给该房地产咨询中心进行网约房经营。

耿某认为,被告李某、陆某、刘某、某房地产咨询中心未经利害关系业主同意,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造成外来人员增多、噪声污染、生活垃圾增多等问题,影响业主特别是学生正常生活、学习,遂诉至清江浦区法院,请求判令四名被告立即停止经营行为,恢复房屋住宅用途。

法院审理

案件审理中,四名被告辩称:案涉房屋的确被用来经营网约房,但是网约房是共享经济下的短期租赁,属于短租房,并非经营性用房,四名被告的行为并未改变房屋性质,不需要全体业主同意,只需在网约房相关登记平台登记、取得登记标识即可,如果认为网约房是经营行为,而业主自己对外出租不属于经营行为,则相互矛盾。

经查明,2021年,江苏省公安厅出台《江苏省网约房治安管理规定(试行)》,其中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网约房,是指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布房源、接受预定,按日或者按小时提供住宿服务的城乡居民住房以及依法依规可供住宿的其他场所。”根据该文件规定,网约房只需具备住宿的功能即可,并未强制要求必须取得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房客入住时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相关身份信息后就能办理入住登记。

清江浦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网约房是否为经营性用房。网约房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业态,目前就全国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来看,网约房的性质和地位尚不清晰。行政机关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从网约房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主体、入住登记管理、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网约房通过互联网平台准入、运营,操作方便快捷,虽然和旅馆业运作模式不同,但实际上为房客提供了有偿住宿、膳食、保洁等服务。本案中,被告李某、陆某作为业主,将房屋出租给刘某使用,但刘某将房屋委托给被告某房地产咨询中心经营网约房,该房地产咨询中心通过网上平台发布房源信息招徕房客,并配备专门保洁员、保洁车打扫卫生更换床褥,有需要还可提供餐食。因此,网约房仍是经营性用房,房客入住后即形成了事实上的住宿服务合同关系,本案四名被告的行为实质上已经改变了房屋的住宅用途。

此外,清江浦区法院调查发现,网约房虽然为有住房需求的人提供了便利,但房客更换频繁,这与业主将房屋相对固定出租给特定承租人员的情况并不相同,存在治安、消防隐患和监管难题。

清江浦区法院认为,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本案中,四被告未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改变房屋用途,其行为会造成与其他业主共用的电梯、通道等区域变得嘈杂、秩序混乱、安全系数降低等。同一栋楼且相邻的业主,双方在利用各自不动产时,应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原告耿某作为同楼层相邻房屋的业主,有权要求四名被告排除妨害、恢复原状。据此,清江浦区法院判决四名被告立即停止案涉房屋的经营行为,恢复房屋住宅用途。目前,该案已判决生效。被告已经停止经营行为。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