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积极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满足不同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提质增效。
“老师好,我是张小叶(化名),我很喜欢今天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游戏。”市博爱康复中心4岁的听障儿童张小叶经过一年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已经可以熟练地和老师、家长沟通。“在市博爱康复中心培智部的帮助下,孩子今年已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张小叶的母亲感激地说。
0—6岁是残疾儿童黄金康复期,尽早进行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尽可能接近正常的发展轨迹,使其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今年来,市残联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印发《关于扩大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年龄的通知》,将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年龄扩大到16周岁。同时,指导全市各县区做好15—16周岁孤独症儿童筛查工作,确保有康复需求的0—16周岁孤独症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此外,市残联规范提升11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上门核查待提升机构证照和资质、服务标准及康复救助标准、收费明细、专业人才等情况。上半年,全市有1698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其中0—6岁残疾儿童1220名、7—14岁478名。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创建肢体障碍者自助互助服务基地,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日前,在淮安市肢体障碍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62岁的残疾人王海珠正和残疾人朋友交流如何使用残疾人洗浴设施。“基地为我们肢体残疾人配备了很多便利的生活设施,我几乎每周都过来进行康复训练。”王海珠说。据悉,今年4月,基地举办了首期培训班,为20名脊髓损伤者提供为期15天的集中生活重建康复训练。学员通过参加体能训练、生活训练、心理疏导、辅具使用指导等课程,进行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生活重建训练。
今年以来,我市出台《关于开展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摸底调查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满足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能力重建等支持性康复服务。
为此,市残联依托涟水县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建立淮安市肢体障碍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基地设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可以同时满足24名肢体障碍者住宿、就餐等需求。60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大厅配备了100余件(套)康复训练设备以及无障碍体验项目,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提供精准服务。
“假肢质量很好,配上假肢,我可以独立行走了,也能干一些简单的活,残联的工作人员还特地上门服务,真是感谢你们。”家住清江浦区武墩街道的残疾人张玉明说,残联技术人员上门为其测量尺寸、取模定制,等制作完成后又上门为其试穿调整,让其穿戴舒服、使用安全。为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我市把残疾人辅具适配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倾力为残疾群众提供精准辅具适配服务。据悉,我市现有5家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机构和68个辅具租赁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215名残疾人发放了1516件辅助器。
为规范精准康复工作管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市加强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监管工作,金湖县、淮阴区、淮安区等县区残联均联合卫健部门出台了监管文件,规范残疾人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让广大残疾人享受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上半年,全市共为3581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我市持续落实持证精神残疾人基本用药项目,将有服药需求未享受服务人员全部纳入该项目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866名精神残疾人享受免费基本用药保障。
此外,市残联实现经济困难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全覆盖,杜绝经济困难白内障患者因白内障致盲致残情况发生。截至目前,全市已为188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其中通过“淮上关爱一件事”平台转介1424人。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通 讯 员 陆耀琴 任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