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抓手,秉持“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理念,全面部署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9月,涟水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县级综治中心,与整体入驻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劳动仲裁中心等多中心集成,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打造“一站式”解纷“桥头堡”。涟水县综治中心是我市加快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多中心合一”的生动实践之一。
市委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重大改革项目,市委分管领导及市政法单位负责同志实地调研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研究会办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市、县(区)党委政法委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政法为民实事的“头号”工程,立足政法职能、着眼“安全”问题,契合本地实际、紧贴群众需求,聚焦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主责主业,按照市级抓统筹、县级抓主战、镇级抓源头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等阵地,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法治淮安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全市10个县级综治中心和102个镇级综治中心已实现实体化运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我以为程序会很复杂,没想到十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一名外地游客在洪泽区综治中心快速化解文旅消费纠纷后赞叹道。洪泽区综治中心专门设立旅游纠纷调解室,高效维护游客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助力平安文旅环境建设。
聚焦“一站式”工作目标,我市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统筹社会治理资源的作用,根据社会矛盾的形势变化,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机制衔接等形式有机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化解矛盾风险的重点部门进驻,从而规范化、专业化解决群众各类诉求,让群众在综治中心“办得了事、办得成事”。目前,派员常驻县级综治中心的部门达2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普遍成建制入驻。各县级综治中心按照“一扇门进、一个大厅窗口服务、多个功能室应用”资源布局,前置“导诊”咨询台,分类引导群众反映诉求;中设“接诊”服务窗口,现场化解一般矛盾纠纷;后置“会诊”矛盾调解区,联动化解复杂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1.3万余件,化解率达90%。
在金湖县综治中心,每周五上午,金湖县法院、县公安局等常驻部门、突出矛盾风险的涉及单位准时召开研判会,分析预警矛盾风险形势,围绕跨部门、跨镇街辖区矛盾风险,形成专题研判报告,交办相关部门、镇街。盱眙县盱城街道综治中心坚持夜间巡防“不打烊”,组织网格员以“车巡+步巡”方式,联合社区民警亮灯“夜巡”,坚持到人多的地方巡、到案(事)件多的地方巡。
能否实质性解决问题是衡量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作用,紧扣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综治中心组织领导体系、协调调度机制。县级综治中心重点发挥矛盾风险联动处置“中枢调度站”作用,集中力量处置复杂的矛盾风险。镇级综治中心重点发挥矛盾风险源头化解“前哨指挥所”作用,把网格作为延伸的“触角”,组织网格员开展矛盾风险排查和平安法治宣传,织密风险防控“一张网”。各级综治中心持续完善即接即办、流转联办、研判会办、督导督办、回访评价等工作机制,优化处置流程,形成工作闭环。
■融媒体记者 叶 列,通 讯 员 王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