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唤醒“沉睡”资产 释放发展活力,淮安人大推进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新实践

唤醒“沉睡”资产 释放发展活力,淮安人大推进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4-26 16:16  关注度:22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作出新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加强镇街人大监督新要求,市委改革办将其列为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任务。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切实扛起职责使命,延伸监督触角,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情况报告制度,持续加强跟踪问效,推动依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共同家产。

金湖县塔集镇通过梳理近1万平方米闲置厂房,以创建荷藕产业强镇为契机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金满源食品加工项目,实现年增收70余万元;涟水县通过盘活镇远隆羽绒厂3290平方米闲置厂房,与返乡创业人员签订三年租赁协议,总收益近80万元;洪泽区通过盘活老农机大楼、万荷园等闲置资产,打造渔悦酒店、民族餐厅及大闸蟹产业园等核心产业,年租金收入超百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上万人……这些都是淮安市三级人大联动推动镇街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强化监督管理的生动写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作出新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加强镇街人大监督新要求,市委改革办将其列为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任务。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切实扛起职责使命,延伸监督触角,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情况报告制度,持续加强跟踪问效,推动依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共同家产。

高位推动 把好监督“方向盘”

加强镇级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是省人大上下联动事项,淮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创新将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纳入监督范畴,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印发《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试点方案》《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指引》,在7个镇3个街道实施试点,市人大常委会谋篇布局,县区人大常委会细致谋划、求真务实、依法有序推进。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实际状况,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分管负责人组织预算工委分赴7个县(区)14个镇(街道)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资产状况、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及存在问题,广泛听取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县区、镇街人大纷纷行动,认真调研,多形式多举措参与到国资清查利用监督工作中。其中,洪泽区人大、盱眙县人大分别到镇江丹阳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对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等方面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此外,针对镇街资产类型复杂、分布广泛的特点,为使工作更接地气,在前期调研时,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在试点工作中,实行“综合报告+资产底数清单、问题资产清单、资产盘活清单”的报告模式,资产家底是多少、问题资产是哪些、盘活成效怎么样,代表们一目了然,审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显著提升。

据悉,10个镇街先后召开人代会(议政会)对“一报告三清单”进行审议,部分镇街在会前进行现场视察,并在会议审议后对报告作出决议,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还在会议期间对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盘活资产 理出一本“放心账”

在涟水县高沟镇张圩村,涟水县成佳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三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这家企业的厂房前身是张圩村小学,该校因教育资源整合闲置多年,校舍年久失修。2022年,高沟镇通过整体租赁方式盘活该资产,不仅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4万元租金收入。

同样在高沟镇,常兴工业集中区内约1万平方米的6栋厂房曾因企业经营不善长期闲置。该镇依据合同约定收回厂房后,将其改造成小微企业孵化产业园,通过“对外招商+以商引商”模式,先后引进林力精密注塑、鑫品源食品等4家企业,形成了食品加工、精密制造产业集群,成功盘活集中区厂房资源。

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是镇街人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宝贵财富,是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市人大常委会一手助力盘活存量资产,一手助推开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盘活利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淮阴区高家堰镇盘活4000平方米低效工业厂房,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缴纳税收54万元;洪泽区西顺河镇盘活1800亩低效养殖塘口,3个村年均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盘活闲置宅基地8.3亩,整合项目资金建成电商服务中心,网络销售农产品500多万元,增加社区集体收入10多万元,带动20多名居民就业;淮安区采取置换整合办法,盘活乡镇优化合并后闲置的乡政府大院,年增加非税收入30万元……目前,镇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形成常态化,这些国有和集体资产相继被“唤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多方联动 打出监督“组合拳”

加强人大监督,是打通国资管理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举措。3月28日,全市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试点工作总结会在涟水县召开,各县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同志分别汇报试点工作情况,试点镇街人大分享了主要做法、工作亮点及经验——

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村中小学闲置校舍、镇工业集中区厂房盘活利用,组织代表实地调研并开展专题询问,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盱眙县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上专题审议镇街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闭会期间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督促审议意见落实……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干货满满。

成效虽显,但仍有挑战。由于历史、人才、机制等多方面原因,镇街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资产效用或效益的实现,甚至存在安全或流失的隐患。市、县、镇(街道)三级人大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府及时完善制度机制,部分镇街更新或制定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与国资、审计、巡察、纪委监委协同,积极推动教育、水务、公安等条管部门与镇街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与机制,不留资产监管真空,互通信息,形成合力,打出监督“组合拳”。2025年,淮安人大将坚持“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积极探索推进镇街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实践体系建设,切实把“点”上的有效实践放大成“面”上的示范效应,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放心账”“满意账”,为镇域经济发展壮大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通 讯 员 潘 杰 王 颖 姜良峰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