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日前,盱眙县黄花塘镇中心小学学生唱着《新四军军歌》,走进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追寻新安旅行团抗日故事,感受新四军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深情。
“90年前,有一群孩子从淮安出发,宣传党的主张,唤起民众抗日救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新安旅行团。”在一张新安旅行团老照片前,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讲解员殷秀玲向学生们深情讲述。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望向老照片时,眼里有光。11岁的程梓轩说:“听了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后,我知道有一群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为了宣传抗日救亡,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们太了不起了,那么小就有那么大的担当。在学校里,我们会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这些都是在传承革命精神。我觉得我们少先队员就是要记住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这里面有人心向背。”在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夫妇祝贺黄花塘乡亲结婚的礼物展柜前,殷秀玲向孩子们讲述一块红门帘的故事。1943年1月10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阜宁停翅港移驻淮安盱眙黄花塘,驻扎时间长达两年零八个月。黄花塘成为彼时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1943年10月,陈毅听到鞭炮声,经打听得知是黄花塘村民周培全结婚。
陈毅对夫人张茜说:“办喜事,我们要去祝贺一下嘛。”当时条件很艰苦,张茜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红布头,把它作为贺礼送给周家。周家非常高兴,将它挂起来当作门帘使用。周家十分珍惜这个红门帘,用的时候也非常爱惜。20世纪70年代末,周家盖起瓦房,这才取下红门帘,作为传家宝珍藏在箱底。现在,这块红门帘已经有些褪色,但其中蕴藏着的军民鱼水之情历久弥新。盱眙县黄花塘镇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袁婷婷告诉记者,学校充分利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本地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唱一唱革命歌曲,演一演革命故事。“同时,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融入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
新安旅行团和新四军有着密切的关系。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重庆给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和盐城新四军军部发了电报,嘱咐李克农负责新安旅行团转移,陈毅负责迎接。1941年2月下旬到7月,新安旅行团分批秘密离开桂林,经湛江、香港、上海,转移到盐城新四军军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告诉记者:“刘少奇、陈毅分别和他们见面,给他们很多鼓励。刘少奇说要把整个华中的儿童工作交给他们。他们办刊物、演戏、动员群众、救护伤员……做了很多工作。新安旅行团在抗战的炮火中成长、发展,是一支了不起的队伍。”
■融媒体记者 卢化福 胡凌轩 王 昊 徐天魁,通 讯 员 施佳宏 袁 坤 周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