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是家庭的基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市以创建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从打造婚俗改革阵地、做优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培育健康向上的婚俗文化等方面入手,持续深化婚俗改革,打造“淮爱有约”婚姻服务品牌,引导群众喜事新办简办,推动新时代婚俗理念浸润人心、广泛践行。
走进盱眙县婚姻登记处,如同步入一座公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派古典与浪漫交织的氛围。漫步其间,每一眼都是如画的风景。
“我们把婚姻登记处搬至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将婚姻登记、婚庆服务、餐饮、旅游等资源整合起来,培育时尚与节约并存、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新型婚庆文化品牌。”盱眙县民政局局长王静介绍,自2021年11月被列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该县已投入800余万元提档升级婚俗馆、颁证大厅等场所,构建第一山历史文化、黄花塘红色文化、天泉湖绿色文化“三位一体”婚俗改革网络。
借力婚俗改革,打造幸福阵地。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婚姻登记处提档升级为引领,充分挖掘淮安传统婚嫁礼俗文化,建设了一批集婚姻服务、婚俗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婚恋新空间、新场景,提升群众婚恋服务体验,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良好支撑和特色载体。全市7个民政婚姻登记服务场所按3A级以上标准建设运营。
5月12日是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的首个工作日。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清江浦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看到,前来登记的新人络绎不绝。
“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满足了人口流动的现实需求。同时,新人来登记也不再需要提供户口本,进一步简化了手续。
我们此前已经组织人员开展多轮专题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并且针对新条例施行可能出现的各种登记场景,进行模拟演练。”清江浦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袁婧说。
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发挥婚姻登记机关前沿阵地作用,将婚姻家庭辅导作为推进婚俗改革的重中之重,组建由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让婚姻、婚恋服务更接地气。
组织“海棠花前——周恩来邓颖超爱情引领新时代青年婚恋观”专题巡讲和“伉俪情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图片展”专题巡展,依托周恩来故居举办家世家风展、家教故事展、伉俪情深图片精选展,加强青年正确婚恋观教育……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引导新人在生活中学会沟通及相互理解,助力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关系。清江浦区“温馨虹桥”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获评民政部“优秀服务品牌”。
为婚礼“减负”,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时代所需。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共担、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创新“婚姻联谊”交友形式,通过举办公益相亲、集体婚礼、婚嫁礼俗文化展等活动,引导年轻人婚事新办,让新人们在感受传统婚俗魅力的同时,摒弃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如,在天泉湖举办“绿色森林”户外婚礼,在里运河文化长廊举办“淮安青年人才集体婚礼”,在老船厂遗址举办“共栽‘甜蜜树’ 共育‘幸福林’”婚俗文化推广活动,巧妙串联旅游景点,构建婚俗改革新格局,树立文明婚俗新导向。“简约而不简单、浪漫而不浪费”的新时代婚俗礼仪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文明健康婚俗风尚正在加快形成。
此外,建立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婚俗改革联动小组,规范婚庆、婚宴、随礼标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整治,确保婚俗改革高效落实。围绕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优秀传统婚俗文化等主题开展宣讲,让文明婚俗新风吹进千家万户。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幸福婚姻家庭主题宣讲36场次、婚姻家庭文化主题实践活动90场次,发放婚姻登记宣传册2.88万册。
■融媒体记者 陈金鑫,通 讯 员 张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