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开明中学英语课堂上,朱金明总能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多元方式,让英语教学充满活力。从教十余载,作为中小学一级教师、初三年级组长兼淮安生态文旅区初中英语教研员,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一线、教研阵地与援疆工作中书写着师者担当。
创新课堂
朱金明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致力于打破传统英语课堂的刻板印象。他将情景模拟、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融入教学,设计英语情景剧、知识闯关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例如,在语法教学中,他将复杂的时态知识转化为闯关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主动探索;在文化板块教学中,他组织“英语文化节”,通过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语言魅力。
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朱金明坚持因材施教,通过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开展分层教学和课后“一对一”指导,帮助每名学生发掘潜能。他执教的学生敢于表达、勇于探索,多次在校内外英语竞赛中取得佳绩,形成了“主动参与、多元发展”的学习生态。
深耕教研
作为淮安生态文旅区初中英语教研员,朱金明深耕教学改革,积极搭建教师交流平台,组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鼓励教师分享经验、共研难题,有效提升了区域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他紧跟新课程标准,引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改革实践,用行动诠释着教研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教研实践中,朱金明笔耕不辍,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并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他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多次在市级教学研讨会上开设讲座,分享教学心得,深受同行认可。在教研比赛中,他以身作则,先后荣获淮安市首届智慧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市初中英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
倾情援疆
2018年,朱金明主动响应教育部等四部委“万人援藏援疆计划”,背上行囊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师胡杨河市。初到边疆,干燥的气候以及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都成为他面临的挑战。但他迅速调整状态,白天深入课堂观察学情,夜晚走访学生家庭。在发现不少当地孩子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后,他便决心将情境教学法与当地元素结合——在讲解“家庭成员”主题时,引入当地传统节日场景;在教授自然景观词汇时,融入天山、胡杨林的英文描述,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结。
离开新疆时,学生们用维吾尔语写下“谢谢老师”的卡片塞满朱金明的行囊。他说:“援疆经历让我更深切地懂得,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联结,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用心播种,就能收获成长的希望。”这份跨越千里的坚守,让他先后获评“江苏省优秀援疆教师”“第七师优秀支教教师”,成为苏疆教育协作的生动注脚。
载誉前行
从“淮安市优秀教师”“淮安生态文旅区学科带头人”到“中考优秀阅卷教师”,诸多荣誉加身,朱金明却始终保持谦逊。作为初三年级组长,他坚守教学一线,用每天的早迎晚送守护学生成长;作为教研员,他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推动区域教研发展。
面对未来,朱金明坦言:“教育是一项需要深耕的事业,我将继续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初心,把创新理念和援疆经验融入教学,让更多孩子在英语学习中收获自信与成长。”
从创新课堂的探索者到教研改革的推动者,从三尺讲台到援疆前线,朱金明用智慧与热忱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广度。他的教育之路,不仅是个人专业成长的缩影,更展现了新时代教师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心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脚下有方向,便是对“人民教师”最好的注解。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通 讯 员 陈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