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飞鹰”掠田畴——记淮安区博里镇陶桥村党总支书记、飞鹰家庭农场负责人史相游

“飞鹰”掠田畴——记淮安区博里镇陶桥村党总支书记、飞鹰家庭农场负责人史相游

发布时间: 2025-08-08 13:59  关注度:253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十年前,当史相游放弃城里体面的工作回到淮安区博里镇陶桥村时,乡亲们都说他“脑子坏了”。如今,这位飞鹰家庭农场负责人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这个曾被视作“异类”的大学生,用十年坚守让“飞鹰”品牌在陶桥村的沃土上振翅高飞。

十年前,当史相游放弃城里体面的工作回到淮安区博里镇陶桥村时,乡亲们都说他“脑子坏了”。如今,这位飞鹰家庭农场负责人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这个曾被视作“异类”的大学生,用十年坚守让“飞鹰”品牌在陶桥村的沃土上振翅高飞。

史相游的飞鹰家庭农场创办于2015年,创业初期的窘迫至今仍历历在目:“兜里就几千元积蓄,连买种子、化肥都得精打细算。”面对困难,史相游没有退缩,跟着镇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跑种植大户培训班取经,并在区里的协调下获得了创业贷款。2017年,当第一台无人植保机降落在田间,他像对待雏鹰般精心养护这个“铁家伙”。“那时,农户都说,这铁疙瘩还能比得过老把式?现在没人这么说了——30亩地,它两小时搞定,三伏天再不用顶着毒日头下地。”

史相游十分注重打造品牌。“产品得有名有姓,才能走得远。”史相游说。飞鹰农场的仓库里,富硒米、血糯米整齐码放,“飞鹰”品牌标志格外醒目。史相游拿起一包带有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的稻鸭米介绍道:“我们打造了全程溯源系统,扫描包装二维码就能看到每粒米来自哪块田地。”此外,通过统一供种、订单销售,飞鹰家庭农场帮助周边农户省下不少成本。

2020年,史相游担任陶桥村党总支书记。他推动土地流转,建起百亩大棚,成功申请国家级科技小院。村里先后与淮阴农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进行订单种植。党员干部带头试种新品种,村民跟着学技术,曾经闲置的土地上,如今大棚连成片,农机往来忙。

“我们学习知识,不是要逃离这片土地,而是要让它变得更好。农业是传统的,我们不能轻视它;农业是辛苦的,我们不能畏难;农业是长期的,我们不能急功近利。”面对前来取经的返乡大学生,这位新农人推心置腹地说。

■记 者 金海洋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