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三十三载逐梦运河 奋楫扬帆再向深蓝——记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

三十三载逐梦运河 奋楫扬帆再向深蓝——记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

发布时间: 2025-08-15 14:54  关注度:209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人的壮举,只有33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这就是潘伟明。虽然已经不再青春年少,虽然已两鬓斑白,但他前进的步伐并未因此停歇,依旧是那个坚守初心的“逐梦人”。未来,潘伟明将继续以自己矢志不渝的情怀、始终如一的作风,为淮安港航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码头要建好,服务也得跟上,在水运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上,我们还得下功夫、出实招。”6月4日清晨,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像往常一样询问在建港口情况。

自1992年以来,潘伟明始终坚守在淮安从事港口、航道、船闸工程建设,以及水上服务区建设管理等工作,既发力基础设施“硬联通”,也紧盯运输服务“软提升”,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钉”在淮安水运事业版图上。

向新而上,筑起水上“暖心屋”

老人常说,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2006年夏天,潘伟明顶着烈日登上停泊区的一艘货船。船舱里闷热难耐,而船家小姑娘正趴在甲板上写作业,汗水爬满了额头。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潘伟明的心。

那时候,潘伟明还是淮安市市区航道管理站站长,他不禁想:“高速公路有服务区,航道为什么不能有?”他是个直性子,敢想就敢干。最终,淮安在全省率先建成京杭运河两淮段水上服务区,打通服务船民“最后一公里”。水上服务区建好了,又面临谁来管理的问题。由于水上服务区在当时还属于全国首创,管理、运营都得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烫手山芋”没人想接。见状,潘伟明毫不犹豫地说:“我来!”

“有什么需求?”“想要哪些服务?”“我们还能在哪里改善?”……在代管水上服务区期间,潘伟明领着站里的15名员工四处走访,广泛征求船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水上服务区的功能。从为过往船舶提供生活物资补给,到给船只加油加电加水、提供维修服务,再到油污及垃圾回收、船舶签证登记等,水上服务区的功能越来越多样,船员们直呼:“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几年,随着水上服务区的功能不断完善,管理逐步深入,社会效益也愈加凸显。据介绍,“运河驿站”品牌已成为首届全省航道系统“十大服务品牌”。

向水而兴,做强港口“硬支撑”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黄码港产业园,繁忙的一天开启了——已经通航的黄码港作业区内,满载货物的货船进进出出;益海嘉里大米加工区、苏粮仓储、路网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

进入新时代,水运是淮安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底气,以及打造“物流成本最低”的核心支撑。而水运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港口的建设,潘伟明深知这个道理。

2011年,潘伟明“转战”港口,担任市港口管理局副局长,负责全市港口规划发展和建设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淮安港口码头“小散乱”现象突出,境内分布着四五百家各类码头,有的无证经营,有的设施简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为摸清行业底数,潘伟明利用半年时间走遍了全市大小港口、码头、装卸货场。

随后,潘伟明提请政府部门在全市开展非法码头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全市取缔非法码头和浮吊船作业点300多处,内河码头规模小、分布散、服务水平及操作能力低下的现状彻底改变,附近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话捂着嘴”的场面从此成为历史。

面对焕然一新的航道岸线资源,潘伟明欢喜不已,干劲更足了。他承接的淮安港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成功获得省政府批复;淮安新港二期建成运行,并成为全国首个5G全覆盖内河港口,三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如今,淮安港已成功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省内河第一,2021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淮安,正向着“全国内河航运中心”目标不断迈进。

向绿而行,绘就运河“生态画”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潘伟明始终记在心里。2019年10月,淮安正式启动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潘伟明改变以往传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思路,重点提升航道等级,聚力将京杭运河淮安段打造成为集智慧航运、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滨河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

全线拆除厂房、老旧民房、违章设施等约11.4万平方米;清理非营运船舶、砂石堆场等200余处;关停码头11座、搬迁企业16家……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潘伟明带着政策文件挨家走访。有人把茶水泼在他面前,他就蹲在码头和对方算生态账;有的企业主闭门不见,他就多次上门等候在办公室门前。在潘伟明看来,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经过整治,在退出的岸线上,新改建人行步道3.4公里、堤顶道路14.1公里,完成绿化126万平方米,建设亲水平台10余处,拓展城市亲水空间,让群众“近水”“亲水”“乐水”。2020年底,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该工程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交通强国建设十大样板工程之一。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人的壮举,只有33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这就是潘伟明。虽然已经不再青春年少,虽然已两鬓斑白,但他前进的步伐并未因此停歇,依旧是那个坚守初心的“逐梦人”。未来,潘伟明将继续以自己矢志不渝的情怀、始终如一的作风,为淮安港航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 者 孔 雪 通讯员 王业建 吕 双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