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河开明中学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县中振兴的部署要求,秉持“人本”理念,聚焦“1+6”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积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生动的校园生活、和谐的课堂生态,努力建设在区域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性初中。
“向教师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快乐成长要质量”“把老师当家人、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在清河开明中学行政楼墙壁上,一条条标语引人注目。
“这些通俗易懂的标语是学校领导班子逐条总结提炼的,也是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必须始终践行的。”该校党总支书记邵其国说,学校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家长和社会从应试角度出发对高分目标的功利性追求,更在于学校从素养角度出发对师生幸福发展的价值追求。
对此,清河开明中学结合学校实际,给出了科学而明确的答案:秉持“致力于每一位师生快乐发展”的“人本”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一支有教育情怀、学识高度、视野宽度、思维深度的干部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听5节课,听后配图点评,每学期听课超700节。”邵其国说,每位管理人员都身兼数职,除了他自己,全校所有管理人员都带课,级部主任兼任班主任,且职务越高任务越重;他自己每日不是在校园各楼层查看校风校貌、德育管理,就是在教室听课,与任课老师交流探讨。
范长海是初一(24)班的班主任,他除了带两个班级的英语课,还同时担任初一级部副主任。“校领导坚持每天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与师生密切交流,不仅为老师们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堂改革做出了强有力的表率,也赢得了教师的信任、激发了学生的活力。”
从2010年建校开始,十五年来,清河开明中学紧紧围绕“全区最好、全市一流”的目标,全校上下团结一心、笃行实干,连续6年被评为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共评6次),先后获评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区名学校等。
“师傅说,数形结合不仅是解题之术,更是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从函数图像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交点、根与判别式的关联,并通过小组画图、分层任务促进函数知识迁移,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函数。”提起师傅凌庆的指导,2023年入职的谢嘉怡言语中满是感激。
作为市级优秀教师,凌庆每周听谢嘉怡5节课,手把手指导谢嘉怡深挖教材、打磨教案,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计划安排,从课堂环节衔接到师生互动,从学情分析到精准补短,“庖丁解牛”式的剖析点拨,让谢嘉怡迅速成长为学校的“学科领跑者”。
“新力量集中”是清河开明中学最大的实际,近五年该校新进教师259人、其中196人为应届毕业生,像这样“以老带新”是清河开明中学的常态。为了加速新入职教师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转变,该校为每位新老师配备1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每晚坐班备课、每周集中培训、每学期新教师“亮相课”展示以及同课异构研讨等多元方式,“师徒结对”机制实现了青蓝相接、共同成长的目标。
8月下旬的校园里,长达5天的九大学科沙龙活动同步开展。各学科团队通过观课研讨、案例解析、实践演练等方式把团队智慧融入教学细节,推动优质教育经验传承、创新理念碰撞,独具特色的“九环教研体系”和“青蓝工程”深度融合,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快车道”,也为学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筑牢根基。
“如果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得到共享,容易造成内耗,不利于教师团结和整体提升,甚至还会导致团队力量分散。”副校长朱学歌介绍,该校在多方征求全校教师意见后,推行“团队捆绑”评价机制,即以同一学科、同一班级为单位,以教育教学实绩为依据,捆绑考核、整体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尝试,我们发现这种考核办法让老师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朱学歌说,仅今年一学年,全校共有34位教师在省级赛事中绽放光芒,69人荣获市论文及教学设计一、二等奖;先后6个教研组获评淮安市“四优教研组”。
每日答疑课时间,初三级部教学楼走廊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张张课桌。课桌旁,各学科老师或认真备课,或耐心与学生探讨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教室里,学生们在安静地自习,“动静分离”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也让师生有了“点对点”交流的空间。
针对教学中“吃不饱”和“跟不上”的突出矛盾问题,近年来,清河开明中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兼顾个性化需求与共性问题的协同处理,锁定目标生的薄弱学科进行精准指导,针对性解决知识漏洞,助力提优保优。同时,该校推行“广播倒计时+学科分段管控”限时作业管理,破除学科本位思维,成功实现学生作业量减少40%、规范答题得分率提升25%的“减负增效”目标。
在区内首创“诚信考场”、师生互提三个“最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家校群分享学生暖心瞬间、家长会制作vlog记录班级生活……“学生需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而是平等同行的陪伴。‘随手拍’既是德育素材,也是成长见证。”在初二级部副主任王梦琦的手机相册里,存储着历届学生的照片多达2万余张;还有,林琳老师的匿名树洞信箱、卢洁老师的飞花令、朱明清老师的作文汇编集、张小露老师的集体生日、王敏老师的金银铜奖章……老师们以“心”换“心”,让每个学生被看见、被尊重、被关爱。
2022年入职的杜文妍老师是2015届清开学子,在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成为清河开明中学教师中的一员。在被询问为什么选择回母校当老师时,杜文妍的答案是“在这里,有爱和陪伴”。
“母校的工作氛围很好,刚入校那段时间,老一辈教师就像当年我读清河开明时一样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受益匪浅。我理想的教师模样,都来源于我的老师们,我在延续传承他们,也在摸索自己。”杜文妍表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我对清河开明中学最清澈的爱!
■通讯员 沈成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