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淮河水潮涌天山 八千里同心筑梦——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淮河水潮涌天山 八千里同心筑梦——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5-10-22 08:58  关注度:28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从2023年4月开始进疆工作,他们不远八千里、问道天山情,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根“接力棒”,深情一脉承,在广袤的边疆大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与力量,对口援疆工作结出累累硕果,谱写出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

多年来,淮安市与七师胡杨河市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扭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高度重视并统筹谋划对口援助与协同发展工作。

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从2023年4月开始进疆工作,他们不远八千里、问道天山情,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根“接力棒”,深情一脉承,在广袤的边疆大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与力量,对口援疆工作结出累累硕果,谱写出崭新篇章。

产业援疆,从根脉到枝叶的繁茂

近3年来,淮安援疆共计投入资金5.02亿元,实施项目59个,其中固投类项目37个,所有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开展绩效评价,精准助力七师发展。2025年6月,淮安援疆前方工作组荣获“第七师胡杨河市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表彰。

协助举办各级各类招商推介活动,促成200多家企业到七师考察,招引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共11个签约落地,其中3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运营。实施团场振兴助力工程,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落户团场。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高层次人才为七师发展把脉支招,对七师产业发展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培养。持续选派七师各级各类干部人才到淮安及江苏其他地区学习锻炼,开拓视野、转换思路、增添才干。

创新性开展园区“组团式”人才援疆,首次派出司法、水利、行政审批等领域专业人才,助推受援地相关工作水平提升,强化并拓展政法、市场监管、城建、规划等领域合作深度与广度,推动师市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推动“消费援疆”,开展优质农产品推介及集中采购活动,在淮安开设七师优质农产品展示门店,组织参加淮安市举办的“年货节”“创意市集”,在七师举办“龙虾消费季”活动,借助盱眙龙虾品牌效应,带动激发当地消费活力。

民生暖疆,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援疆,“以人民为中心”是鲜明的工作导向,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照见淮安援疆工作的民生温度:3年来,淮安援疆工作将80%以上资金投入到基层、民生领域,相继实施胡杨河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住院楼、第七师医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中心等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项目31个,以最大力度解决受援地群众的“急难愁盼”。

民之所急,最迫切者当属就医。不久前,远赴天山北麓的淮安医疗援疆战士,用先进的医疗技术、精湛的手法,助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在消化道早癌治疗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填补了区域内该类高难度手术的技术空白。

援疆医疗团队制定实施了《医疗援疆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把七师医院打造成北疆医疗中心和奎屯中医院创建兵团首家三甲医院,积极调动后方医疗力量,邀请淮安市一院、淮安市中医院专家全方位、多频次到七师实地指导,选派近30多名医疗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到淮安相关医院培训学习。依托医疗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比达93%这一优势,助力七师医院普外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科,奎屯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脾胃科等创成兵团重点专科,同时积极应用前沿医疗技术,填补34项当地技术空白。近三年来,淮安医疗团队共实施三、四级手术4600多台,救治危重病例200多人,不仅如此,医疗团队还常态化赴团场及边境牧场开展义诊、“中医夜市”等活动,在本地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淮医仁心”口碑。

民之所盼,最关切者要属教育。援疆教育团队制定《教育援疆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两地高职院校、中学、小学各层级全覆盖结对共建。两批次40多名援疆教师与受援地教师集体交流、志愿结对,分享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2025年,积极协调超100万元善款设立奖教金、奖学金和助学金,大力表彰在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

文化润疆,从交流到交融的升华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浸润。

近三年来,淮安援疆工作围绕“文化润心”工程,不遗余力支持建设韩天航、陆天明、李娟等文学名家工作室,打造15个育才图书室和阿吾斯奇边境执勤房书屋。在七师开设文学名家大讲堂,邀请陆川等文艺大咖就文化润疆进行深度交流。2025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授予第七师胡杨河市中国“文学之乡”荣誉称号。支持原创舞台剧《奎河魂》的创作,推动两地艺术家开展互访交流、采风创作和授课指导等活动。一些优秀剧目和非遗代表性项目先后在两地舞台展演展示,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淮安援疆工作团队重点围绕基层工作人员、青少年、民族团结对象,密集开展交流交往活动。邀请淮安中小学师生代表走进七师,举办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教学研讨、民族团结等多元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心中,共同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援疆干部人才主动与受援地少数民族家庭、少数民族病患和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结亲结对,通过定期联络走访、及时宣传党的好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实际行动,推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了增强两地青少年之间的友谊,组织开展“淮安七师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跟着‘苏超’去研学”活动,通过“手拉手”,实现“心连心”,有效推动两地青少年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淮水情深,奎河意长。站在新起点,淮安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第十次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会议明确的重要方向精准聚焦、靶向发力、守正创新,推动援疆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在美丽的天山脚下绘制独具江淮风韵的发展新图卷!

■记 者 叶 列 吴家婧,通讯员 王 星 吴升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