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近年来,淮阴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一笔、民生改善的暖心实事,系统推进闲置地块、边角地带、废弃区域的综合治理,在精雕细琢中推动城市面貌蝶变、人居环境提升,走出了一条兼具实效与温度的公共空间提质增效之路。
公共空间治理,不是单纯的面子美化,而是深植民生需求的里子工程。淮阴区坚持“治理+惠民”“治理+发展”双轮驱动,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区住建局、区城管局、长江路街道等多方力量,整合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形成协同作战、闭环落实的治理格局。针对辖区内长期闲置、环境脏乱、功能缺失的公共空间,先进行精准诊断,摸清地块性质、周边业态、群众需求,再分类施策,不仅开展垃圾清运、地形整理、裸土复绿等基础整治,还融入景观设计、嵌入休憩功能,坚持“一地一策”“一域一景”,让曾经的“城市伤疤”逐步蜕变为有颜值、有功能、有温度的活力空间。银川路小学北地块的蜕变,正是这一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占地约33亩的待建商业用地,银川路小学北地块曾黄土裸露,无植被覆盖,生活与建筑垃圾随意堆积,与南侧教育用地、北侧交通枢纽、东西两侧商住区的环境格格不入。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区住建局投入35万元,分步骤进行治理。先清理堆积土方35501.9立方米,彻底抚平场地“褶皱”;再搭建绿化骨架,栽植雪松、香樟、广玉兰等乔灌木145株,种植金叶六道木、红叶石楠等地被3867.78平方米,铺设草坪12531.5平方米;最后注入“亮色”,播撒粉黛乱子草、美丽月见草等观赏性草花8596.2平方米。如今,这片毗邻淮安火车北站的地块,已成为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美丽花海,实现从“脏乱角落”到“城市亮点”的华丽转身。
治理成效看得见,城市品质跃上新台阶。截至目前,淮阴区已累计整治闲置地块数十宗,新增及提升绿化超百万平方米。一批小而精、功能全、体验佳的街头游园、社区花园、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的焕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激活了城市内在活力,成为市民散步、健身、社交的“生活客厅”。老人聚在树荫下闲谈,孩子在草坪上嬉戏,邻里在游园中互动,“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场景重回社区。优质公共空间的落地,间接带动周边商住、交通区域的价值提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绿色动能,让“宜居”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淮阴区将持续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绣花”功夫贯穿城市微更新、精提升全过程,让更多被遗忘的角落焕发新生,让每一处公共空间都成为串联人与城市、人与人温情的民生纽带,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