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精彩赛事引发消费狂欢,涟水做强赛事经济赋能县域发展

精彩赛事引发消费狂欢,涟水做强赛事经济赋能县域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17 10:16  关注度:264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今年以来,涟水县跳出“办赛即终点”的传统思维,将赛事经济视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聚人气到转流量再到筑根基,层层递进的实践中,既藏着对市民需求的精准回应,更蕴含着对体育赛事赋能经济增长的深度探索,让“一场赛”的短时热度变成一座城的长效动能。

今年的“苏超”比赛中,每当淮安队进球,涟水滨河吾悦广场观赛点便会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餐饮店的生意比平时好了许多,食客纷至沓来,边吃边聊……这是涟水县以体育赛事为媒,引爆消费热度、激发城市活力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涟水县跳出“办赛即终点”的传统思维,将赛事经济视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聚人气到转流量再到筑根基,层层递进的实践中,既藏着对市民需求的精准回应,更蕴含着对体育赛事赋能经济增长的深度探索,让“一场赛”的短时热度变成一座城的长效动能。

以赛事聚势——让城市烟火“燃”起来

8月的一个傍晚,时针刚指向18点,涟水大润发超市门前的屏幕上,“县BA”复活赛的直播准时开启,周边的美食摊位人流如织。“现在看球的人多,我的炸串比平时多卖三成!”摊主王师傅感慨道。

涟水县锚定“全民参与”“全要素参与”,精心组织多元化赛事,升腾城市烟火气。连续13年举办“县BA”,今年更升级为有43支队伍621名球员参赛的区域体育盛会,不仅有50岁以上的球员坚守赛场,更吸引了21名外籍球员参与,276场比赛跨度近5个月,让看球、聊球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大运河自行车赛上,500余名骑行者赛道竞速,畅快体验“四张名片”主题之旅;全国木球锦标赛在保滩街道举办,沿途村民自发设置补给站,让赛事热度从城区延伸至乡村……这些赛事一方面实现了品牌化运营,“县BA”“村超”“村跑”等都已成长为自带流量的IP;另一方面实现了场景化渗透,观赛点普遍设在商圈、景区、乡村集市,让赛事与游客观众的吃住行游购娱无缝衔接,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人气集聚。

“我们借助品牌体育赛事、惠民文化演出,持续丰富消费场景,精心组织线下观赛嘉年华活动,有力提升了商圈人气和流量,形成良性循环。”涟水吾悦广场企划副总监孟玮说。

以融合破局——让购物消费“旺”起来

“400多元的菜,用100元消费券抵扣后只花300多元,边吃夜宵边看球,开心又实惠。”市民张先生的消费体验,藏着涟水县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关键逻辑:不是靠赛事本身赚钱,而是通过“赛事+”的融合创新,打通流量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涟水县的“融合破局”,走的是“精准对接需求”的路子——

一方面,针对市民“观赛之余想消费”的需求,推出分层级电子消费券:20元券覆盖小吃、饮品,50元券瞄准日常购物,100元券撬动餐饮、运动装备等大额消费,且核销资金由主办方统一结算,商家无需承担成本,实现“市民得实惠、商家增客源”的双赢。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设计融合模式:在“赛事+大宗消费”领域,9月启动的汽车焕新活动,以最高8000元政府补贴叠加车企让利,激活汽车市场;在“赛事+夜间经济”领域,推动国缘宾馆、金陵国际饭店等高端餐饮“走出大堂”,摆摊售卖纯手工鸡糕、秘制蒜香排骨等特色菜,以亲民价格吸引市民购买,参与企业夜间营收平均增长15%;在“赛事+文旅融合”领域,文旅部门创新推出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一站式集合“看‘苏超’球赛、观文艺演出、逛主题展览、赏非遗铁花、尝地道鸡糕、购特色好物”等多元消费场景,今世缘景区推出“观赛+品酒”套餐,近一个月带动消费超80万元。

涟水县的“融合”本质是重构消费链条:从球迷到商场,从观赛到用餐,从短期消费到长期复购,形成“赛事引流—消费体验—口碑传播—再次消费”的闭环,成功将观赛热烈氛围转化为全域消费热情。

涟水吾悦广场7月以来的数据最具说服力:客流量同比增长2%,周末单日销售额最高突破188万元,其中运动品类营收环比增长19%。这意味着,赛事带来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培育新的消费习惯。

以长效筑基——让发展动能“强”起来

“经会商,我们确定‘酒店外摆’的规范:划定区域、限定时间、保证卫生,既留住烟火气,又不影响交通。”落子在后,布局在先。涟水县赛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靠赛事赚快钱”,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政企联动,把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

涟水县的“长效筑基”,首先体现在政策衔接上。8月,江苏省促消费专题会议提出“以‘赛事+文旅’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而涟水县早在6月就已行动:结合“苏超”热度推出“燃情苏超夜”,从“清凉一夏”的单点活动升级为“全域联动、跨业态优惠”的系统工程;针对赛事经济可能出现的冷热不均情况,教体部门提前布局多元化赛事矩阵,让“苏超”“县BA”“自行车赛”“木球锦标赛”等形成“接力效应”,避免赛后冷清。

其次是“政企联动”的深度。不同于“政府发券、商家配合”的浅层合作,涟水县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生态:14家大型餐饮企业主动推出赛事专属折扣,与消费券形成“折上折”;涟水滨河吾悦广场不仅提供观赛场地,更同步举办惠民演出、亲子活动,把观赛点变成消费综合体;涟水农村商业银行主动参与,为消费券发放提供金融支持……这种“多方共赢”的模式,让企业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投入”,为赛事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对“小赛事”进行“大思考”,对“短期热度”进行“长期谋划”。涟水县把赛事经济作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推动商业综合体升级;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让赛事热度流向乡村田头;作为提升城市品牌的载体,通过举办各级赛事让更多人认识涟水。正如涟水县商务局局长李海蓉所说:“我们要的不是‘一场赛火一年’,而是‘赛事经济火十年’,让它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常驻动能’。”

■记 者 刘 华 王 舒,通讯员 喻 敏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