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时下,在部分年轻人中盛传这样一句冷笑话。不少人对防晒越来越执著,不仅体现在遮阳伞帽、防晒衣裤上,甚至出现了一些“阳光绝缘体”:戴着“脸基尼”不时吓人一跳,身着不放过每一寸肌肤防晒战袍的年轻人成为一道独特的街景。口罩和防晒衣,仿佛一具行走的铠甲,既能阻挡紫外线,还能避免被熟人认出来,安全感满满。
毋庸置疑,防晒是十分必要的。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短期可产生晒斑和晒黑,长期导致光老化和致癌,加重黄褐斑、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病。但是,日光对维生素D的产生、情绪调节、调节机体生理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防晒一旦过度,危害大于好处。
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来促进人体钙质的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可防治骨质疏松,促进各种骨折复位后的愈合及防止牙齿松动。如果年轻人防晒做得太“严密”,会导致骨质疏松、耳石症等中老年病找上门。
对机体而言,与阳光过度隔离还会导致情绪不佳。日光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红外线能透过表皮达到深部组织,使得部分区域温度升高,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舒适、心情愉悦。可见光能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这是一种令人感到快乐的神经递质。阳光对于抑郁、季节性情绪失调、精神疾病等多种心理问题有治疗作用。年轻的上班一族,每天都在室内活动,一天到晚晒不到阳光,在工作压力下可能会加重抑郁、烦躁的情绪。
过度防晒可能会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日光中的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当日光照射机体时,能通过视觉分析器和皮肤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经复杂的作用调整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睡眠、心血管等系统有调节、保护的作用,进而促进身体健康。从头裹到脚的防晒隔绝了阳光,也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调节功能。年轻人以为自己在抗老,但身体内部在发生另一种人为导致的老化。
此外,防晒产品使用不当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可能会导致过敏和长痘、皮肤暗淡、化学残留等情况;而部分防晒衣材质不透气,影响皮肤的排汗功能造成皮肤受损或过敏。
A-Avoid原则:规避性防晒。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紫外线指数(UVI),用以表示日光紫外线强度。通过计算紫外线使人皮肤产生红斑反应的强度获得UVI值,数值越高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越大。目前,中国气象局将UVI作为气候预报的参数。一般中午为UVI最高的时段,而春末和夏季是UVI最高的季节,这时候需要避免日光长时间直射,采用一定的防晒措施。出门前可以看看天气APP,如果UVI小于2,可以不进行防晒。
B-Block原则:遮挡性防晒。遮阳伞、太阳帽和防晒衣可直接遮挡日光。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高,防护效果越好。
C-Cream原则:防晒霜。防晒霜是避免晒伤、光老化的利器之一,防晒霜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日光防护系数(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UVA(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防晒系数(PFA)是评价防晒化妆品对皮肤晒黑的防护指标,值越大防晒效果越好。
当然,过高的防晒系数也可能会对皮肤造成负担。室外活动时,根据日晒强度,最高可选择SPF50+/PA++++的产品。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