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淮安府署迎来了它640岁的生日。它如同一位历史老人冷眼旁观着王朝更迭、兴衰荣辱。它彷佛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历史活剧。它又似一部打开的多卷本史册,静待着你去探寻它所承载的厚重文化。
淮安府署是缩微版的“紫禁城”
从高处俯瞰淮安府署,犹如缩微版的紫禁城。整个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而建,围绕中轴线的大堂严谨有序地展开。中路是知府办公及起居的三大堂及六科,东路为迎宾宴饮之所,依次为古戏台、?侯祠、宝翰堂、藤花厅、四桂堂、后花园,西路为军捕厅署。其大堂、二堂、三堂的建筑布局,分别比附故宫的三大殿。变幻而不雷同,一层层一院院,深邃而又森严。它的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的传统礼制思想,是《明史》、《清会典》建筑规制的历史证据。
走进淮安府署,在那个偌大的广场上稍一伫立,就会顿觉扑面而来的一股威仪瑞气。抬眼望去,气势恢弘的大堂巍峨的屹立在面前。这座悬山式抬梁结构的古代殿堂占地500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府衙大堂。
大堂又称“公廉堂”,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在封建社会“民刑不分,诸法一体”的情形下,知府始终在封建政治、司法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堂作为其职权的象征,也是府衙内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结构也符合具体的需要,而与其他建筑有所区别。
六科分别位于府衙大堂的东西两侧。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科。其职能和明清中央六部分管国事的政治体制相一致。六科办事人员称作书吏、书办,统称典吏。各科分工明确:吏科掌官吏任用、考核及调动:户科掌粮银、民政、财政;礼科掌礼仪、庆典、考试、祭祀诸事;兵科负责地方兵差渚事;工科掌水利、起盖城池、衙门、仓库等事。六科作为知府的直属办事机构,直接附设于大堂前的东西两侧,其布局体现了府衙的管理体制。
正堂后面经过垂花门便是二堂院落。二堂是初审案件、商议判决意见的地方,设有公案,也审理一些不宜公开审问的案件。二堂建筑仅次于大堂。
二堂后面过宅门是知府居住的上房院落,这里花木丛生,风雅别趣。正面为知府和夫人居住的上房,东厢房为知府官亲长随等居住场所,西厢房为知府两位重要幕僚“刑名师爷”与“钱谷师爷”的居住场所。上房后面两层楼房是青玉堂,是知府小妾及子女居住场所。
如果说中路建筑为了显示统治权威中所体现的整齐严肃气氛,那么东路建筑则体现了古代官员吟风弄月的读书人本色。游客至此,也会不由的放松起来。坐在古戏台前听一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淮剧,徜徉宝翰堂碑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移步后花园登画舫攀假山过浮桥,再来到藤花厅品尝正宗淮扬美食,体验昔日知府老爷的“浮生半日闲”。
淮安府署见证了楚州历史上的繁荣鼎盛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楚州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隋以后,一直是州、郡、府、路、军的治所,并成为苏北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明朝将元代的淮安路改为淮安府,下辖海州、邳州和山阳、清河、安东、盐城、桃源、沭阳、赣榆、宿迁、睢宁9县,治所设在山阳县(今楚州区),是江苏省管辖面积第一大府。淮安府署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谯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且雄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一公里左右。府衙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
在户科,我们看到了陈列在展厅的《刺土制盐图》,它形象生动的展现了楚州河下古镇盐农制盐的过程。楚州历史上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盐集散地,淮安府内有盐场十处,各地的盐都要经淮关批检才能运输交易,当时有“天下盐利淮为大”之说。盐业的发展吸引了以晋商徽商为首的各省大盐商蜂拥而来,在河下造宅构园,富甲一方。复制的古代铸钱工场同样是楚州经济地位的佐证。清光绪32年,按照户部的章法,改铸钱中心为“淮”,当时铸钱都要冠上省名,唯有淮安府清江铜元局,不用省名、单独冠以“清江”或“淮”,这在中国近代铜元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来到礼科,我们看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状元沈坤的殿试试卷及明清两朝淮安府境内前后2000名进士的名单。淮安重教尚文,人文荟萃,单河下一个小镇,就出过进士67名,而且三鼎甲齐全。楚州文风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楚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老城、新城、夹城三城相联的城市格局全国少有。这一时期,楚州作为漕运总督的治所,守漕官兵就有二万多人。兵科内复原的淮安校场模型让人直观的了解到昔日漕军训练时的盛景。
淮安府署内展出的这一个个展品、一件件文物、一方方模型无一不在诉说着楚州历史上的煊赫与辉煌。
淮安府署是一面廉政教育的镜子
在大堂前的广场上,黄庭坚所书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御制戒石坊熠熠生辉。
漫步淮安府署,类似戒石坊这样具有警示作用的建筑、文字比比皆是。淮安府正堂门前立着一副长联:“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告诫为官者必须时刻不要忘记上对朝廷负责,下为百姓办事。
大堂内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它不仅阐明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而且还集中体现了可贵的民本思想。 到淮安府署,无论走进哪一幢哪一室,映入眼帘的都是勤政廉政的官衙文化。
体现勤政廉政要求的建筑、文字如此之多,可是官场的腐败、吏治的堕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刑科中的《窦娥冤》电视片、吏科中的蜡像都是以艺术的手法对昏聩贪墨者进行无情的鞭挞。查赈官员李毓昌被贪污赈灾款的山阳知县王伸汉阴谋害死,淮安知府王毂““知情受贿,瞒天过海”。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赈灾案”就在这里上演。除了这些贪鄙昏庸之徒,淮安府署也出了不少廉洁勤政的“清官”、“好官”, 如傅希挚、卫哲治、阮嘉林等。无论是历史中的真实案例,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无不揭示一个颠破不灭的真理:清正廉洁、造福黎民者流芳千古,贪赃枉法、荼毒生灵者遗臭万年。它如同沉钟大吕依旧震撼着今人的心田。
近日,历经多年的保护性修复,这座昔日江苏第一大府再现雄姿。它与一同全面开放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河下古镇如同三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淮安文化旅游版图上,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上一篇:探访淮安市河下古镇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淮安太清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