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公安经侦部门着眼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把经侦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刑事执法中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保护与服务,构建执法严明又亲善谦抑的“绿色经侦”。
依法护企看好“钱袋子”
11月21日,一家重点企业给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侦大队送来一面写有“辛劳为企维权益,排忧解难受赞誉”的锦旗,对他们成功破获职务侵占案,为企业挽回20万元经济损失表示感谢。今年8月,该企业报案称,下属公司备品采购中有内部人员作案。对此,公安经侦部门立即组织专门警力奔赴省内外多地开展调查,于近日抓获江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追回企业全部损失。
围绕民营企业安全经营,经侦部门以企业内部的职务犯罪、外部侵害企业的犯罪和危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犯罪为重点,将挽回经济损失作为侦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评判指标,在破案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此类案件往往报案滞后以致挽损难的情况,经侦部门依托民警挂钩联系企业渠道、定期走访制度,主动走进企业排案找案。对侵害企业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建立限时报告、挂牌督办和领导包案制度。近年来,我市经侦办案挽损率连年超过条线考核评价标准并保持高位。
权不外溢挂上“免扰牌”
在办理涉及民企的案件中,刑事民事交织的问题经常出现。经侦部门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把“不准插手经济纠纷”作为经侦部门和经侦民警的职业高压线,严防以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对于易出现刑事民事难分的涉及股权、债权的控告案件,建立“每案必通”的集体通案制度,以及案件审核制度、审批负责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把依法定性关、追诉标准关。同时,优化办案模式,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办案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不伤及企业合法权益的原则,严防因方法不当导致“办了一个案,损了一个厂”。经侦部门还加强案件的评查监督,避免工作中的执法偏差,近三年来先后评查案件400余起。
热心服务送上“取暖器”
在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经侦部门主动在服务上下功夫。开展防范预警,研发推广以服务企事业单位为主要目的的“绿伞系统”,系统建成以来向企业发布防范预警110余篇次。向企业提供征信服务,自主研发推出征信查询系统,为企业提供交易对手经济犯罪前科、在侦经济犯罪嫌疑人、经济纠纷败诉人等背景信用查询,提供投标单位、企业交易对象相关涉案背景信用查询,一年来共为121户民营企业提供200余次征信查询服务。上门排险解难,开展“挂钩联系,走进企业”活动,组织民警定期走访企业,开展防范宣传、风险漏洞排查、送法上门、涉法问题帮办等服务。
■融媒体记者 杨 尚,通 讯 员 苏士金 徐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