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旅游 > 淮安太清观街

淮安太清观街

发布时间: 2011-11-13 12:30  关注度:4900  来源:网络  作者:淮安新闻网
导读:富则老街兴,穷则老街变。纠结于老街的保护,倒不如尝试老街的开发,而开发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保护,但这种开发应当遵从老街特有的个性。

道教有云:圣人登玉清、真人登上清、仙人登太清,太清是最崇高最理想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在楚州,便有这样一个“仙人”的居所——太清观街。

秋日清晨的太清观街,雾色渐散,远近路人,若隐若现。老街深处,已是古稀之年的张奶奶坐在自家门前,弓着背,正不紧不慢地清洗着满盆的红萝卜,偶有三两街坊与其寒暄数句,她也只是抬头笑迎,从容应答,而手中的活计却一点不耽搁。这种虚怀从容的态度,似乎早已阅尽人间沧桑,一如老街千百年的传承,看惯了世间百态,不惊不乱,张弛有度。

千百年来,太清观街也曾无数次地蓦然回首,看到的总是不尽相同。但细循老街的踪迹,不经意间却收获了她的个性——千百年从未消退的个性。你问太清观街的个性为那般,老街从容作答:不求人间百般好,一心向往仙人境。

太 清观街,因名会意。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章来福告诉记者,太清观街位于楚州新老西门大街之间,街内本有一座太清观,住有道士,但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片大院落和三两旧物,以证实这里曾是修道之所。

由南而入太清观街,一座古色幽香的老宅十分显眼。宅院深深,砖雕、石雕、木雕一应俱全,其中门前圆形石雕上的梅花鹿,故作跃跃欲试之状,以显示屋主人对美好前程的冀望。章来福介绍说,这座古宅原为当地一名为李君实的大律师所有,解放后迁往台湾,留下的宅子现在住有五六户人家。现今的屋主人陈汝奎告诉记者,在改造房子的时候,还发现了一道“暗室”,“估计是放金银财宝的”。而随着旧时代灭亡,带走的或许只是所谓的金银财宝,带不走的却是石雕梅花鹿象征的“福禄”。

因太清观而得名的太清观街,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太清观的传说。记者几经采访,很少有人对此能说出一二,大多也只是知道太清观所在的位置。按照众人的说法,记者实地参观了“太清观旧址”,“观内”的房屋基本为现代建筑,并被多家公司租用为小加工厂或仓库。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搬进来已经有20多年了,却不曾听说太清观就在此处。

与“外来人”的漠视不同,有人曾向记者提出,如果在原址上重新修复太清观,并以此为中心将整条老街打造成香火鼎盛的道教旅游文化景区,却也不是一种尝试。

“这些年老街基本没什么变化”,81岁的陈汝奎告诉记者,除了几年前政府将街内的道路修成了水泥路,就是不少人家将老房子改成了小楼房,而老街的整体格局与原来基本相同。而据记者观察,老街内类似李家的老宅子还有好几处,另有不少进行了立面翻新,但房顶小瓦仍保持原样。但是老街人改造老街的愿望却比较迫切,76岁的杨奶奶介绍说,以前就听说政府要拆迁这片房屋,但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没有动静。在杨奶奶看来,拆迁不仅可以得到一笔钱,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居住环境,“这房子住着还行,就是下水道不畅,时不时会泛出恶臭之味”。或许这也代表了大多数人改造老宅的心思。

老街与三大名著

但 凡老街,总不乏故事,尤其与历史名人纷繁复杂的关系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太清观街亦“难逃宿命”。太清观作为道家文化的一部分,早年的太清观街或许可以视为道家文化在楚州的一个缩影。而众所周知,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便是楚州人氏,其创造的《西游记》则系统地反映了我国释、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采访中,有人就曾戏称,吴承恩的道家启蒙思想或许就与太清观街有关,其实际情况如何,并无考证,因此权当是戏说之言。

与其戏说老街与《西游记》的关系,倒不如说说《水浒传》与老街更加实在的联系。在太清观街不远处,便是施耐庵著书处旧址。奇怪的是,记者一路打听,不少老人却并不知道旧址所在,更别说与吴承恩故居相提并论了。经久寻觅,记者终驻足于旧址前,门前左边为旧址名,而右边则是一则比旧址名更大更显目的广告,可见旧址的遭遇。进入旧址,里面的房屋倒也古色古香,只是里面的住户乏善可陈,既有租住户,也有小作坊。据住户张女士介绍,里面大概住有六户人家,除了少数自住户外,另有几户为租住上学的。“这主要是因为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南边是新安小学、东边是石湖小学,北边是文通中学,所以吸引了不少租住户”。

而关于保护和开发施耐庵著书处旧址的呼声,在楚州一直较高。采访中,就有人指出,都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来自楚州,却很少有人知道《水浒传》的作者也生活在楚州,“放着这么好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利用,难道非要等到别人再造一个‘施耐庵著书处’才能重视吗?”同时也有人提出,对“施耐庵著书处旧址”的保护与开发,不仅对楚州区的历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楚州区的旅游事业也将会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开展对“施耐庵著书处旧址”的保护与开发,并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

由此可见,老街自然也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是因为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据传《水浒传》的作者有三种说法,其中为施耐庵所著代表着普遍观点,另有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说和罗贯中著的说法。且不论也不必追问这些,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老街应与上述两人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考证。

藏 富于民,是考量施政者得民心的一个重要依据。而老街在过往的岁月中,也曾巨贾云集,其中在楚州近代名气最大的“丁、何、韦、许”四大家族至少有两家曾于老家结缘,可见老街曾经的地理位置之显要。据章来福介绍,四大家族有两家曾在老街有房产,特别是韦家,其老宅便定居于老街上。记者了解到,丁家为“四大家族”之冠,目前仍有后人居住于此,而韦家的后人在老街上还有门市。

丁家后人丁奶奶告诉记者,丁家传到现在,也有五代人,曾经是楚州第一家族。至于有多么富裕,她也说不上来,但听父辈们说过“老母鸡带小鸡出窝,都找不到回来的路”的话,可见丁家宅院之大,富足之高。但解放以后,田产等都被分给了穷人,以便让富于民。

目前,韦家后人韦士和在老街内经营一家门市。记者看到,他目前的门市是“两室一厅”,吃住也在这里,他告诉记者,韦家的老宅曾有三道院子,只是被隔开住了六户人家。记者走进看,庭院深深且别致优雅,完全不失为大户人家,而寓意财不外流的“四水到堂、图个吉祥”的天沟仍保持完好,只可惜美好的愿望并未成真。

另据记者了解,四大家族子嗣颇多,人丁兴旺,目前其后人多出海外,遍布美澳日台等地,这些年也有一些人曾回来省亲。对此就有人提出,如何将这一资源利用好,以发展老街,甚至为家乡经济建设出一份力,不妨可以尝试打打“感情牌”。陈汝奎告诉记者,这几年老宅的后人每年都从台湾回来探访老宅,拍照留影和介绍小时候的故事是每次回来的“必修课”,但具体是做什么的不得而知,而从穿着和谈吐上看,应该是有身份的富裕人家。由此可见,故居的定位不仅仅是一座老宅子,还有一份“感情的寄托”,如何把这种落叶归根的思绪化为建设家乡的原动力,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尝试。

富则老街兴,穷则老街变。纠结于老街的保护,倒不如尝试老街的开发,而开发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保护,但这种开发应当遵从老街特有的个性。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