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讯: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昨日下午,淮安区周恩来红军小学校园内庄严肃穆,歌声含情。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省文联、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政府主办的“送欢乐 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暨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文艺演出在此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市领导刘永忠、曲福田、王维凯、戚寿余、陈洪玉、王红红与现场近万名群众一道深切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
曲福田致辞,对中国文联将今年组织的“送欢乐 下基层”首场演出奉献给总理家乡人民表示感谢。他说,建好周恩来总理家乡是每一名淮安人的美好梦想和光荣责任。让我们在周恩来精神的激励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1+4”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科学发展,为加快建设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而团结奋斗。
今年3月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届时,淮安市将以亲民俭朴之风举办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5周年。
昨日的文艺演出是系列纪念活动中的首场活动。《我们是周总理故乡人》、《东方红》、《你是这样的人》、《红色的翅膀》、《我和我的祖国》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让总理的高风亮节再次浮现在家乡人民面前。
在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有一棵总理童年时亲手浇灌的腊梅,至今仍然凌寒怒放,芳香四溢,被誉为一品梅。总理官居“一品”,德高一品,其大智、大勇、大德、大才、大貌,化作一品腊梅遗爱在人间。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总理的思念,表达对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的感谢之情,淮安区博里乡的农民兄弟以梅花为题材,手工制作了精美的刺绣《报春图》,在文艺演出现场赠送给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
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此度过了12个春秋。1910年,这位杰出的江淮骄子离家求学,怀着“中华崛起”之梦想,开始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壮丽人生和革命征程。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的卓著功勋、体现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铸就了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杨尚 谭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