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洋
淮安114网综合消息:8月6日晚上6点,钵池山公园跳蚤市场正式开始试运行,近千名市民前往“淘宝”。蓝色的遮阳棚下,人头攒动,百姓淘的是“宝”,收获的是闲置物品循环利用的理念,当然还有盛夏里不尽的惬意。
虽然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公园都有跳蚤市场,但在淮安,钵池山公园的跳蚤市场却是第一家。市场开场尚不到十天,但不论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如何,对淮安来说,这都将是淮安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事件”。它表征了这样的理念:城市是百姓的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是百姓的家园。
曾几何时,我们的城市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一面是以美化城市、改善生活为口号的轰轰烈烈的公园、广场、绿地建设,一面却是以环境维护、秩序规范为理由的收费经营。公园、广场、绿地多了,城市更美了,但这座城市的公共空间却并没有向市民百姓敞开,而是演变为相关部门获取利益的工具。
在这样的境遇中,百姓与公园之间的交集并不很多,许多公园整日门可罗雀,园内设施闲置得令人心慌。换句话说,公共空间的建设换来的并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是“城市让少数单位和个人生活更美好”。事实上,少数单位和个人的生活也并不一定因为收费而更美好。市区一家公园负责人就曾告诉笔者,买票入园的时候,一天能有100名游客就不错了,而免费开放以后,每日光入园健身的市民就超过5000人,一下子提升了园内游乐项目的地租,效益反而好过免费开放之前。
由此可见,门票不仅是市民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藩篱,更是城市管理者心中的一道藩篱。从2008年楚秀园免费对外开放开始,市区主要公园陆续免费开放。公园免费开放后的“井喷”现象表明,公园收费的种种理由只不过是城市管理者自设的藩篱。内心的藩篱拆除,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得以呈现,市民百姓会迅速回馈以积极的行动。
这次钵池山公园跳蚤市场的开场,则是淮安市把公共空间还给公众的又一大举措。它表明,政府试图为市民百姓创造新型的公共生活。这样的生活充满活力,昭示着一座生龙活虎的城市、以百姓为主体的城市。从轰动全国的和谐城管到如今的跳蚤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淮安城市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进而看到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未来。但是,在为跳蚤市场叫好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征程远未到终点。城市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务市民百姓?公共空间如何更多、更好地还给公众?……我们的政府和百姓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