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日前,当记者通过微信语音电话联系到远在日本的胡士云教授时,他用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地道的淮安涟水方言、亲切的乡音拉开了这次访谈的序幕,也加深了这位涟水籍华侨对故乡的深情。胡士云现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教授、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在异国他乡的30年,他专注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心系祖国,为文化传播、华侨发展、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华文教育,尤其是中华文化的教育,关系到华侨华人子孙后代的繁荣与发展。对中华民族而言,华夏文化的学习,更是为了维系与传承华夏文化的灵魂和命脉。”胡士云说。
为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教学水平,胡士云于1996年发起成立关西汉语教师交流协会,并常年担任会长。关西汉语教师交流协会成立以来,经常举办研讨会,为中日两国的汉语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供平台,有效推进了当地的汉语教学工作。“我们通过开展学术活动,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一步推动了日本关西地区的汉语教学工作以及与世界汉语教学界的交流。举办汉语教师培训班,使非汉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胡士云说。
2002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开始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由于当时在西日本地区还未设立孔子学院,西日本地区“汉语桥”预赛的相关工作和参加决赛学生的培训工作主要由关西汉语教师交流协会承担。
胡士云介绍,从2002年到2011年,关西汉语教师交流协会承担了10届西日本地区“汉语桥”预赛的相关工作和参加决赛学生的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上,他亲自负责训练学生的发音。
为弘扬中华文化,鼓励在日华侨华人青少年学习汉语,2005年,在胡士云的推动下,西日本华文教育者协会成立,胡士云担任协会会长。2007年12月,西日本华文教育者协会举办了“中国国际航空杯”在日华侨华人青少年汉语演讲比赛。作为比赛的组织者,胡士云希望通过比赛让广大华侨华人青少年更好地开展学习和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至今,该比赛已成功举办15届,无数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华裔青少年在赛事舞台上用流利的汉语讲出了他们的故事。
2013年4月,胡士云辞去西日本华文教育者协会会长一职,担任西日本新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他希望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继续为中日民间友好和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在日华侨安定安心生活贡献力量。
《涟水方言研究》一书由中华书局于2011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对涟水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详细的共时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同时运用了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用语图进行了语音分析。这本书的作者正是胡士云。
胡士云介绍,他对方言的兴趣,始于大学二年级,在上课时爱上了方言研究,大学三年级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爱好,开始尝试写自己的方言著作,时至今日已历时40年。40年来,他亲自跟踪、搜集、调查、验证,细细分析琢磨,完成了一系列著作。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无论走多远、飞多高,家乡永远是起点。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但心从未离开过,那里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胡士云告诉记者,他对故乡有着浓浓的思念,见到淮安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感骄傲与自豪,希望家乡更繁荣、人民更幸福。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刘 梦,通 讯 员 张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