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日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张锋表示,今年市委编办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编委的决策部署,聚焦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四敢”精神推动改革管理服务工作走深走实,超前对接谋划市县机构改革,优化完善机构职能体系,管住用好机构编制资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提供坚强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下好改革“先手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加快推进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压实改革责任链,完善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镇的扶持培育。开展基层“三整合”改革提升行动,推动镇街规范党建工作机构设置和运行,推广岗位职责清单、上下对应清单、镇呼县应清单“三张清单”制度。深化粮食、市场监管、商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整合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执法队伍。创新开展涉企“最多查一次”工作试点,减轻企业负担,强化涉企全链条全领域综合智能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守好管理“主阵地”,落实制度刚性约束。推进卫生监督和疾控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市、区两级公共卫生事权,优化调整各级疾控中心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中职院校、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党务工作机构设置,依规核定领导职数,进一步充实党务工作力量。深化机构编制“多评合一”试点,强化专家评审团、“六步工作法”实践运用。重点围绕“333”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领域开展机构编制数据研判,为服务体制机制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种好服务“责任田”,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健全教职工编制市域统筹机制,跟踪监测全市生源变动情况,加大中心城区教职工编制供给力度,加快补齐重点片区教职工缺口,确保以县为单位中小学师生比动态达标。完善“数字淮安”管理体制机制,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管理、整合归集、共享利用。制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办法,明确法定代表人权利义务,探索构建“问题单位”法定代表人约谈机制。
2022年,市委编办主动融入市委“153”发展战略,推动重点工作工程化、特色工作项目化、自身建设开放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2022年度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综合绩效评价中再获优秀等次,连续八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实施基层力量优化工程,将县级37项审批事项、186项执法事项分类赋予镇街行使,施河镇、银涂镇、渔沟镇获评“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部门职责边界清单,涵盖9大类别共148项职责边界事项;围绕标准化要求,编制出台机构编制业务“一本通”,建立编制使用、人员配备、工资核定、经费核拨等线上审批模式;擦亮淮安机构编制管理评估试点品牌,创新建立“多评合一”评估机制和“先算再批”管理模式,市直和开发园区438家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A+占比97.5%;构建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市直事业单位人才、中小学教职工、基层医疗卫生四类编制周转池,保障全市教育卫生系统用编1199名,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22名,省名校优生和年轻干部选配用编16名。
■通讯员 潘 寅 谈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