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的洪泽湖,似玉盘镶嵌在苏北平原大地。站在位于淮阴区高家堰镇的洪泽湖圩堤远眺,一排排整齐的鱼塘映入眼帘,足有上千亩。鱼塘四周,绿树成荫、果实飘香,一派迷人景象。三五成群的赏景人,一会儿指指这里,一会儿看看那里,清脆悦耳的笑声,给大湖增添了几分动听的音韵。
淮安市泗洲农业资源开发中心总经理张相国在大湖岸边生活近30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片土地凝聚了他的心血,也见证了他超常的智慧。春去秋来,他的汗水几乎润湿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皱纹。
回首往昔,一件件往事、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有叹息、有欢笑,也有泪水。过往时光,见证了张相国无数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也印证了他从不言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胆识与坚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刚走出校门不久、喜欢文学的张相国,经常为大队宣传队写对口词、三句半、快板书。后来,他创作的一部小戏作品在《江苏文艺》发表。他的才华,得到大家的认可。由于表现出色,1976年,南吴集公社领导将他调入公社文化站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77年,他又被调到南吴集公社当通讯员,并担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其间,他的多篇稿件被县广播站、市广播电台和省广播电台播出。他写的长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发表。
1982年,由于工作需要,张相国被安排到一个养鱼场工作。在这里,他学习养殖技术,接触到日渐繁荣的养殖市场,有了新的追求。1984年,张相国辞去工作,来到洪泽县西顺河养殖场担任技术员。他工作认真、踏实,得到领导的赏识,后来被安排到无锡水产研究所学习6个月。为系统学习养殖技术,他几乎和教授、专家生活在一起,遇到不懂的随时请教。回场后,由于表现出色,他开始负责养殖场的技术工作,还负责产品采购,常到江西九江、河北邯郸等地购买饲料、药品、鱼苗等。
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眼界越发开阔,张相国决定自己创业。1990年,他沿长江一线调研,了解到螃蟹苗每只卖9—10元,如果拿到安徽兰陵、女山湖等地,每只可以卖到11元,一趟就能赚上千元。那时,螃蟹苗比较贵,养殖螃蟹苗风险较大,没有足够的胆识是不行的。有一天,张相国在报纸上看到天津有人销售螃蟹苗的消息,就去天津考察,果然那里的蟹苗比较便宜。不过,这些蟹苗必须放入长江饲养半个月,才能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于是,他在长江边上搭一个柳树棚,每次采购2万只蟹苗放入长江,存活率70%。他以每只2元的价格从天津购买蟹苗,以每只11元的价格卖到安徽,每只赚9元。就这样,张相国收获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完成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
1994年,正是提倡洪泽湖围网养蟹的年代。张相国率先开始围网养蟹,并带动4户人家一起养蟹。第一年,由于种种原因赔了22万元,其他几户便放弃养蟹。出于同情,他补偿每户1万元。原来,从天津买回的蟹苗是五期幼蟹苗,第一年只能成熟少部分,第二年才能长大。第二年,行情特别好,三两以上的成蟹每斤卖到200元。那年,他赚了200万元。后来,当别人大面积养成蟹时,张相国又开始卖蟹苗,收益可观。
养鱼养蟹占据了张相国的大半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事业。那一大片鱼塘蟹池,是他付出无数辛劳和心血的见证,不仅给他带来丰厚回报,也给他留下难忘的回忆。如今,每次划着小船到鱼塘查看鱼情时,张相国总会想起当年为培育鱼苗蟹苗,在鱼塘边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优育鱼苗蟹苗,是张相国一直追求的目标。1999年4月,他决定培育鲫鱼、鳊鱼、鲤鱼的鱼苗,力争实现自繁自养。那些日子,他每天吃住在塘口,从清塘到换水、从饲料投放到病害防治,全都亲自上手,终于取得成功。他培育的鱼苗,既保证了自家几百亩鱼塘的自养自给,又满足了其他养殖户的需求。他还培育了大眼幼体蟹苗,一斤就达100只左右。成鱼成蟹上市后,深受消费者青睐。他说:“多亏当年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否则不会有今天的收益。”
养鱼养蟹让张相国走上致富路。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他又有了新目标。一家窑厂与他围网养蟹的地方,只有一堤之隔。该厂属于集体性质,年年亏损。2003年3月,张相国决定承包这家窑厂。历经市场的磨练,张相国有了新思路:就地取土烧窑,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路是路、塘是塘的千亩良田,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筹办盐都生态园。他对原有的窑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为提升经济效益打下良好基础。后来,房地产业逐渐升温,一路向好,用砖量大增。他的窑厂高质量运行,带动周边100多名群众致富。其间,他注重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铺设8公里水泥路,架设变压器3台、高低压线路6公里,对窑厂设施设备和房屋进行改造、修缮,并增加一条红砖生产线,总投资4000万元。
2003年9月,张相国创建淮安市泗洲农业资源开发中心,发展高效农业,将长满芦苇和蒲草的660亩废地改造成种植养殖基地,其中粮田80亩,桃树、葡萄、冬枣60亩,高效鱼塘520亩。
2010年,张相国建设盐都生态园,决心把生态园打造成集餐饮、垂钓、盐浴等于一体的淮安“九寨沟”。盐都生态园建成后,游人如织。张相国的事业进入鼎盛期。
发展路上免不了一波三折。2011年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出现一些矛盾,导致窑厂停产5个月。当时,房地产用砖量正值高峰期,窑厂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张相国没有气馁,而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后来,他又搞起养殖业、种植业老本行。在土壤改良上,他利用先进的有机肥进行调理;在品种上,使用与地块相适应的种苗。养殖业方面,也不是单一地养鱼,而是养殖泥鳅、螃蟹、老鳖、龙虾、黄鳝等,同时在一边种植芡实、莲藕等。经过不懈努力,他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张相国事业成功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一些村部需要维修,他免费提供砖瓦;每逢中秋节、春节,他都到敬老院慰问,为老人送去面、米、油、牛奶等物品;他还向周边村民、五保户、困难户、病灾户伸出援助之手,向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慷慨解囊。
一路风雨,一路欢歌。张相国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我才能在创业路上越走越远。”
■通讯员 钟 鸣 郑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