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有一些人积极参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创作,使民间文学更有故事性、文学性和可读性,更有生命力。彭云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喜爱民间故事,在民间文学中辛勤耕耘,常常乐而忘倦。
“现在,我虽年事已高,但头脑还未生锈,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整理、写作。”彭云生说。
彭云生对文史的兴趣源于他喜欢读书。彭云生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父母崇尚读书,一直努力营造书香氛围。从彭云生记事起,父母就常常教导他,读书是第一大事。就这样,阅读的种子在彭云生心里慢慢发芽。他常常好奇地摸出家中的古书,培养了读书的浓厚兴趣,从此与书结缘。长大后,他不停地买书、藏书,不知不觉,家中已经是“万卷图书”了。2002年,涟水县在评选“十大藏书家”时,他排名第一。20世纪80年代,他被吸收为涟水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经县档案局报送成为省档案协会会员。
“我的母亲赵咏梅是我的启蒙老师。”彭云生说,他对民间文学的兴趣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让他看小画书,并把书中的内容讲给她听,随着年龄增长又教他习古文。他的母亲知道很多涟水典故,闲下来就会讲涟水“一佛二神仙”的故事和“化龙桥”“等仙桥”等传说给他听,慢慢地,彭云生爱上了这些民间故事。
书读得多了,彭云生渐渐读出了门道。到县志办工作后,他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生出纠正县志错误的念头,并付诸行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纠错是更正了清县志认为涟水是从秦开始建县的说法,经他考证了《安东县志》《淮安府志》《江南通志》《太平寰宇记》等多部文史书籍后,确认涟水是从汉武帝元狩六年才开始建县。彭云生认为纠正前人错误,是他作出的最大贡献。
长期以来,彭云生致力于涟水地方志研究,为收集史料,考证史实,他走遍了涟水各个角落。在研究涟水县志时,他发现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没有记载内容,一百多年的文化断层现象让他深以为憾,他决定从商业、农业、交通等方面寻找资料,来弥补以往县志的不足,将县志的时间连贯起来。
他经过多方收集资料,于2012年出版了《涟城镇志》系列丛书,全套共九册,为充实涟水文史资料作出了贡献。
涟水形似船,故有船城之称。彭云生不愿让很多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民间传说失传,为此他出版了《船城神奇》系列丛书,将“一佛二神仙”等传说故事详细地记载下来,让更多人了解涟水和民间传说故事。时代变迁,但彭云生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从未改变。几十年来,他为涟水地方史志辛勤耕耘,先后在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主编出版《涟水史志通讯》《涟水谚语》《江苏省涟水县中学七十周年校庆纪念册》《涟水电力工业志》《童氏宗谱》等,参与编辑出版《涟水县概况》《涟水保卫战》《妙通塔及其传说》《五岛公园》《涟漪佳绝地》《船城民俗》等多部作品。
退休后,彭云生不仅坚持写作,还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孩子们讲述涟水文史知识和民间故事,推动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让孩子们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对涟水的历史文化传承做一些事情,让涟水人能够明白自己家乡故土经历过的苦难与辉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好地建设我们美丽的涟水。”翻阅着自己的作品,彭云生的眼神中饱含希冀。
一直以来,彭云生的妻子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给予他很多鼓励与支持。彭云生心里很是感激,先后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一本关于他妻子的书,共计十万多字。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