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盱眙发布“十大师德之星”事迹!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盱眙发布“十大师德之星”事迹!

发布时间: 2023-09-10 13:20  关注度:1917  来源:盱眙教育发布  作者:佚名
导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涵养清正师德师风,县教体局已连续11年开展“十大师德之星”评选,在平凡的事迹中挖掘闪光点,用身边的典型感动身边人。现将2023年评选出的我县“十大师德之星”事迹予以发布,展现以他们为代表的全县广大老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涵养清正师德师风,县教体局已连续11年开展“十大师德之星”评选,在平凡的事迹中挖掘闪光点,用身边的典型感动身边人。现将2023年评选出的我县“十大师德之星”事迹予以发布,展现以他们为代表的全县广大老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用母爱陪伴,做留守山娃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徐玲玲,女,仇集中学教师。从教24年,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扎根山区教育,把爱的阳光洒向关爱留守儿童事业。她多年担任班主任,哪个山娃家庭有困难,总会热心帮助。她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多次被报纸和电视台报道,大家都亲切地称她“网红山妈”。

8c4ff26280b9836ac280e03a11dcf545.png

“网红山妈”徐老师,是大山的女儿,2000年师范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位于山区的母校。作为曾经的山娃,她知道读书对山娃的重要性,深知“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山里孩子意味着什么。

大山的女儿爱山娃。她关心每一个孩子,尤其处于弱势困境中的孩子;她关心孩子的成绩,更关心孩子的身心需求。一次次翻山越岭的家访,一次次深夜病床前的陪伴,一次次促膝长谈,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所有的困难都在她温柔的微笑、耐心的陪伴中渐渐溶解。

“是不是网红不重要,但作为山里长大的我,为留守山娃成长加把力,觉得特别有价值。”每当提到“网红”时,徐老师总是微微一笑,她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也看到了大山的未来。

扎根乡村,支援边疆,她坚守了28年

房明珍,女,维桥初级中学教师。她28年坚守乡村教学一线,不计名利,尽心尽责,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敬业奉献之歌。

0d64636f3bd13bdcfd5a9a4638d88bba.png

2018年,她带头到偏远的铁佛小学支教。那一年,她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丈夫长年在外,儿子正值高三,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她医院、学校两头跑,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所任教的学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个学年度她还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了县“新长征突击手”和县“优秀少先辅导员”的称号;她的班级也成功创建为县“周恩来班”。

2020年教师援疆序幕拉开,她告诉自己:“我要去援疆!”一年半的时间里,天山脚下的她克服了气候、饮食、习俗上的差异,以校为家,忘我工作,在边疆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江苏教师可爱可敬、积极进取的美好印象。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拥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初心和坚守。

用心 让每个特殊的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花纯玲,女,中共党员,县特殊教育学校支部书记、校长。她以对特殊教育执着的情怀,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

17e922a9dfdb022453ca242e6b9192a2.png

2020年,她带领学校骨干教师进一步开展了个别化教育,从前期的评估到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后期的测评与优化,她都亲自参与,使学校的个别化教育迈上正轨。一个原本路都走不稳的男孩,现已能在操场上奔跑;一个铅笔握不住的女孩,现在已能工整地写出美丽的汉字,个别化教育的成效不断显现。

近年来,特殊教育迎来重大变革。她牵头组建全县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小组,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了40所学前、小学、中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在她的努力下,“重度残障少儿送教上门”方案获县政府批准,组织教师先后千余次为全县50余名重度残障孩子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到这些最需要的家庭。

特校工作八年,她以一颗始终年轻的心,坚守着特教人独特的情怀,潜心教研,勇于担当,让每个特殊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他,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三必”诺言

周小东,男,明祖陵初中年级主任。来自农村的他,深知农村孩子求学的不易,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区工作的机会,成为家乡的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是24年。

aa8d0c91ca91e7089483ab50960ec007.png

“东哥,端午不能去看你了,我寄了份粽子给你。”每逢类似的节日,他的学生周卫海都会向“东哥”发来问候。离校已14年,600元的恩情仍让他铭记在心。因中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当年决定带周卫海外出打工。“孩子还小,想读就让他读吧。”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动员,面对家长脸上流露出的难色,周小东表示:“明天去报名,费用我出。”周卫海不知道的是,当年和他一样受到“东哥”资助的还有另外三位同学。

“能帮助学生解决读书遇到的一些难题,我多付出一些,值得。”对待困难家庭学生,周小东总是尽力给予帮助。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他走遍了班级全部学生的家庭,跑遍了周围每一个村庄。

青春无悔,他愿做乡村孩子前进的引领者;大爱无疆,他愿成为乡村孩子的守护人。“有困必帮”“辍学必劝”“有结必解”,育人路上,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三必”诺言。

兢兢业业育桃李,默默无闻献爱心

纪佳佳,女,中共党员,县中等专业学校教师。8年来,她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0余名,用爱心展示了一名普通教师的情怀。

90b54820ae454c08de6358c56e9ad02c.png

2021年,纪老师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复印件。证件的主人叫小茜,是纪老师2015年到2021年间持续资助了6年的学生。

谈到纪老师,小茜母亲特别激动:“我当时被查出肠癌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纪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向我们母女伸出了援手,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没有纪老师就没有孩子的今天!”

2022年10月的一天,已毕业的小季同学手捧一个保温杯,突然出现在纪老师的办公室,“老师,这是我用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您买的,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妈妈去世的早,在心里,我早就把您当成了我的妈妈,您给予我的爱,我会像您一样传递给需要的人!”

工作中,纪老师经常会遇到不同困境家庭的学生,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更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同身受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微弱的烛光照亮爱的灿烂。

在家庭困难中,他挺起教书育人的脊梁

傅九海,男,中共党员,马坝初中副校长。曾荣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县“优秀教师”等称号。

7ed25476bb928d5873a4ed4738b21488.png

家庭,他没有忘记责任:参加工作那年,他刚满20岁,哥哥突发心脏病去世,嫂嫂改嫁,留下两个身患重病的侄儿,他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养育的重担,治病、读书、工作,直到成家立业,为了俩孤儿,二十多年经历了重重坎坷,费尽心血,他毫无怨言。父亲因长期脑梗引发中风瘫痪,母亲意外摔倒卧床不起,傅老师数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先后重病在床的父母,不离不弃,倾情报答,让他们安享晚年。

工作,他没有忘记初心:从教多年,他始终认认真真教书,呕心沥血育人。作为老师,他所任教的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所主持的省市课题,研究扎实,注重实效,被评为省市优质课题。作为校领导,他以身作则,对分管的工作总是细致入微,从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失误。

他甘守清贫,对学生满眼是爱,对教育充满敬畏。他说:只有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才能坚守教师这个职业初心。

家庭的种种磨难,他没有被打垮,始终挺起不屈的脊梁。从不向命运低头的他,虽已年过半百,在三尺讲台上,他常怀感恩之心。

“石板路”上的攀登者

常发刚,男,盱眙中学德育处副主任。连续15年担任班主任,先后任教8届毕业班。他有盱中人应有的担当,总是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为县中振兴发光发热。

2825204ea47185e2710692ac8c4f4c3c.png

只要初心不忘,责任即是远方。2021年年末,由于特殊情况,高二两个班地理教学无法开展,于是年级找到学校领导,校长说:“人手不足,让曾兼任双班班主任的常老师顶上吧。”

当时,常老师在高一担任班主任,同时兼任一个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校领导找到他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有需要,我全力以赴!”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盱中老师的真实写照,特别是这个群体里的班主任们。

2023年7月,刚完成3个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常老师又接过了新高三教学工作的接力棒,同时还兼顾学校的学生资助、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忙碌的他总是早出晚归。每天,孩子提到爸爸最多的话就是“爸爸回来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已经很久都没在早晨和晚上见到爸爸了。”“舍小家、顾大家”是他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也是盱中人乐业敬业的精神写照。

他把平凡写进每一缕阳光,将责任注入每一寸时光,只为每一位学生能扬帆远航!

让“留守山娃”,眼里有光,心有远方

刘霞,女,仇集中心幼儿园园长,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她关爱留守,热心教研,体现了一名80后教师在新征程、新赛道中的担当。

7605ad50abebc1ac29340995eb517e73.png

近8年来,她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20余次。她和同事们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建立了幼儿园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并给予留守孩子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关爱。2022年作为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她牵头成立了面向山区留守儿童的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吸纳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关爱留守活动中来。

2020年疫情暴发,刘老师发现,小琪同学一直和80多岁的曾祖父相依为命,由于老人年岁已大,这对老幼的居家防护问题让人担心。刘老师不停地往返于组、村、镇,及时为他们办理通行证明,给他们送去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教给他们口罩使用及居家防疫常识。

作为位于盱眙山区的幼儿园园长,她注重带领老师们潜心教研,提升办园品质,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幼教服务;作为县人大代表、爱心老师,她不断播撒爱的种子,让留守山娃眼中有光、心有远方。

廿五芳华献乡村,幸福教育润童心

朱跃芳,女,维桥中心小学教师。25年来,她不忘初心,坚守荣登三尺讲台时的诺言。9000多个日出日落中,她像一束阳光,照耀着乡村土地上的孩子们。

000.jpg

她是英语老师,也是班主任;她是教科室服务者,又是学校爱心志愿者……疫情暴发的寒假,她每天除了上两个班的英语网课,批改两个班的作业,还时常通过电话指导孩子们读单词、背课文,防止他们学习上掉队,她不断用肯定和赞扬,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她引导下,所带班级和学生多次荣获县“优秀少先队中队”“江苏好少年”“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

她是一名有温情的老师。从2017年开始,她通过公益平台,连续七年不间断地为20多个病孩和家庭献上绵薄之力。2019年以来,她每年都会带着新衣服、新书、牛奶、面包等物品去看望班级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她和她的孩子们多次参加“乡村小学支持计划”“给孤儿一个有爱的家”“防汛救灾  希望同行”等公益活动。

她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孩子,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乡村校园,见证了她的辛苦与甘甜,也描绘出一名乡村教师应有的模样。

以身立教,书写教育人的职责与担当

孙利,男,中共党员,县第二高中副校长。自2001年工作以来,他如烛光,点亮了三百多名学生大学梦。

000.jpg

每天清晨,他始终坚持第一个到达操场,迎接学生的到来,十年如一日。整队、训练、示范、动作纠错……在体育训练中,规范、严谨、专业,他坚持用行动告诉学生:成功没有捷径,路就在脚下。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他善于倾听、耐心解答,是学生生活的知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身兼数职的他,以校为家,奔波在校园里,他可以忘记吃饭,却绝不会忘记师生需要解决的事情。与学生相伴的时间,远远多于与家人相聚的时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敬业的工作态度,为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行走在教育路上,他用自己的陪伴和引领,成就学生梦想,用自己的努力与奉献,为二高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盱眙教育发布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