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金湖:“友善”架起连心桥

金湖:“友善”架起连心桥

发布时间: 2023-12-08 09:17  关注度:1279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友善”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推动“两好”金湖向上向善向美正能量深入人心,在金湖县委宣传部的牵头推动下,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盛世豪庭小区、金北街道张方村东城佳苑小区和金港中心村开展“友善小区”创建试点,他们树牢“都市圈荷美田园 新时代鱼米之乡”理念,实现“需求有呼应、矛盾有调处、环境有提升、服务有保障”目标,将“友善”的力量融入小区治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延伸,调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的力量,打通小区治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友善”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推动“两好”金湖向上向善向美正能量深入人心,在金湖县委宣传部的牵头推动下,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盛世豪庭小区、金北街道张方村东城佳苑小区和金港中心村开展“友善小区”创建试点,他们树牢“都市圈荷美田园 新时代鱼米之乡”理念,实现“需求有呼应、矛盾有调处、环境有提升、服务有保障”目标,将“友善”的力量融入小区治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延伸,调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的力量,打通小区治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围绕“构建友善治理模式、创建友善管理机制、提升友善服务水平、优化友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升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增进邻里情、增强凝聚力,营造友善的人居氛围,全力打造“金湖地方好、金湖人好”的“友善家园”。

金北街道张方村东城佳苑小区:共享“微阵地” 激活“友善”力

韭菜、豆角、黄瓜、丝瓜、茄子……如果“家门口”出现一堆新鲜蔬菜,还是免费的,你一定欣喜万分。在金湖县金北街道张方村东城佳苑小区,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令人欣喜的一幕。

张方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闲置物品交换区”刚一开放,就吸引了不少居民。他们把自己带来的蔬菜放在货架上,再根据需要拿取自己想吃的蔬菜。

虽然张方村471户农户整村搬迁到东城佳苑小区,但村里还有一些地,不少居民就种了菜。“前不久,几位居民在‘友善亭’里拉家常。一位老阿姨说,她种的菜吃不完,扔掉怪可惜的。其他居民表示也有同样的困扰。”张方村党总支书记张春荣告诉记者,老阿姨的一番话让他有了设立“闲置物品交换区”的想法。

“近年来,张方村围绕‘创建友善管理机制、提升友善服务水平、改善友善人居环境、增强友善文化氛围’四方面打造‘友善小区’。‘闲置物品交换区’可以让村民家里的闲置物品有去处,既减少浪费,也能增加邻里间交流的机会,增进邻里感情。”张春荣介绍,村党总支决定引入“共享”概念,组织村民自愿提供家中闲置物品,集中放到“闲置物品交换区”,互换成需要的物品。

“闲置物品交换区”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把吃不完的农家菜放在‘闲置物品交换区’,各取所需,非常好!”东城佳苑小区19栋4单元的潘维珍老人乐呵呵地说。目前,“闲置物品交换区”在东城佳苑小区已基本实现单元全覆盖。

为了让居民更好感受小区和谐友善良好氛围,村党总支还在党群服务中心旁设立了“共享集市”和“大件闲置物品交换区”。“居民去放大件闲置物品前,我们会在楼栋微信群提前发布消息,很快交换区内的闲置物品就被‘抢购’一空。”村干部潘丽指着“张方村友善小区积分兑换登记簿”介绍说,居民在放闲置物品时可以先到党群服务中心登记,根据物品的价值兑换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纸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基层治理连着千家万户。张春荣表示,张方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村党总支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索创建“友善小区”、打造“闲置物品交换区”等共享“微阵地”,深化邻里间互帮互助友好关系,营造友善睦邻的良好风尚。

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盛世豪庭小区:“友善小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初冬时节,跟随着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大海的脚步,记者在“友善小区”盛世豪庭里看见:催人奋进的党的二十大语录、生动有趣的景观小品、丰富多彩的文明标识、干净的路面、亮丽的绿化带……邻里之间的热情招呼让浓郁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在这里,居民们遇到困难有人帮、出了事情有人管。

“‘友善’这一主题不是凭空而来,是由居民商讨确定的,大家对这个主题有认同感、对小区有归属感。”说起创建“友善小区”的缘由,郑大海说,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增强邻里间的凝聚力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区是城市的“最小单元”,也是组成社区的基本单元,更是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2022年,金湖县以平安路社区为试点,以党建引领开展“友善小区”创建工作,探索推行新型城市居民小区治理模式,促进邻里间互帮互助友好关系,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矛盾化解、小区公共事务,营造友善睦邻的良好风尚。

“下班回家再也不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发愁了,红小楼’会客厅真管用,啥事都能解决。”小区居民刘欣表示,以前没有车库,电动自行车充电只能通过“飞线”,明知道不安全,但也没办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平安路社区党总支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在“红小楼”会客厅商议讨论,迅速启动充电棚建设方案,在小区内布置了27个充电棚点位。党员万玉廷作为小区的楼栋长,积极主动参与充电棚建设全过程,收集居民反映的点位设置影响采光、影响通道等意见,最终,这些意见均被采纳。

“红小楼”会客厅是“友善小区”创立共治理事会的成果之一。在这里,居民是“主角”,积极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小区管理从“无序”变“有序”,环境越来越宜居,居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马金祥是小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每年都自掏腰包慰问小区的困难家庭,谁家房屋漏水了、谁家电闸跳闸了、谁家下水道堵了……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近期,小区对内部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居民们对监控点位的合理布控产生意见分歧,郑大海邀请马金祥帮忙协调,接到郑大海的电话后马金祥立刻赶到现场,在他的努力下,矛盾顺利解决。

郑大海说,像马金祥这样热心肠的居民就是“友善小区”的代言人,他们将“友善”因子传播扩散,越来越多的左邻右舍愿意伸手拉人一把,邻里关系日益和谐,形成了小区“矛盾有调处、困难有帮助、环境有提升、服务有保障”的基层治理生动局面。

金北街道金港中心村:“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

近日,金北街道金港中心村“公益积分超市”热闹非凡,村民们喜笑颜开,排队挑选心仪物品。

走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整齐地摆放着肥皂、保鲜膜、纸巾、扫帚及锅碗瓢盆等生活日用品。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物品是明码标“分”,小到2分的沐浴球,大到60分的电饭煲应有尽有。超市的“党员积分记录册”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村民兑换物品的记录。

金港中心村党总支书记王晓凤介绍,金港中心村村民主要来自新街村、万庄村、金港社区等9个村(社区),共有400多户。2021年起,金港中心村以“公益积分超市”为依托,打造“党员红色积分,群众公益积分”管理体系,实施“小积分、大治理”工作举措,激励和引导广大居民投身社区基层治理。

“参加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积分,举报诈骗有积分,垃圾分类有积分……”雷长芹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是如何攒积分的。据了解,参与积分活动的对象是该村辖区内的党员、村民、志愿者和金港花苑小区所有居民。积分活动主要分为红色积分类、小区建设类、社会治安类、公益积分类、奖励惩罚类等五大类。每月10日、20日,村民们都可以到“公益积分超市”进行积分兑换。

在金港中心村,积分除了可以兑换生活物品,还能兑换菜地。据了解,该村居民虽然从破旧低矮的砖瓦房搬进宽敞明亮的乡间别墅,但毁绿种菜、私搭乱建等行为时有发生。为了化堵为疏,金港中心村党总支将小区周边闲置的低洼土地进行整治,再对地块进行平均分配,将其打造成“共享菜园”。“每年可用50个积分兑换一厘地。”王晓凤介绍说,小区居民分到菜地后,可以再用前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攒的积分兑换“共享菜园”的使用期限。

“水渠修好了,路也修好了。”在菜地里忙碌的曹汉芬指着“共享菜园”的配套满意地说。“共享菜园”的建成,不仅使小区内毁绿种菜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还增进了邻里感情,居民们把自己种植的、吃不完的蔬菜拿到社区的“共享集市”进行交换,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设立“公益积分超市”以来,金港中心村里不文明现象少了,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多了,矛盾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村民生活习惯和村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了解,金港中心村将继续完善积分兑换制度,用“小积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让小区居民由“不想干”“躲着干”变成“比着干”“争着干”,创建“友善小区”,助力乡村振兴。

■融媒体记者 郭敏杰 刘 权 赵启瑞,通 讯 员 冯必武 万 丽 王 静 刘 卉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