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从统计公报看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之七:82.5%,以绿为笔推动农业产业重塑

从统计公报看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之七:82.5%,以绿为笔推动农业产业重塑

发布时间: 2025-05-10 10:29  关注度:225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更是农业发展的底气。《淮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淮安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5%。全市累计申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71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385个、涵盖稻米等10余个品类,获证精深加工类绿色食品企业9家、畜禽水产养殖类绿色有机企业6家,备案有机农产品40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这意味着全市超八成农产品达到绿色优质标准,更标志着淮安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有力一步。

淮安日报讯: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更是农业发展的底气。《淮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淮安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2.5%。全市累计申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71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385个、涵盖稻米等10余个品类,获证精深加工类绿色食品企业9家、畜禽水产养殖类绿色有机企业6家,备案有机农产品40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这意味着全市超八成农产品达到绿色优质标准,更标志着淮安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有力一步。

农业产业结构深度优化。曾经我市绿色食品认证长期以稻米为主,品类单一,导致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2024年,我市落实绿色食品分级受理审查机制,聚焦区域特色资源,将芡实、西瓜、草莓等具有地理标识属性的农产品纳入认证体系,实现认证品类从“1”到“10+”的突破。畜禽水产及精深加工类绿色食品企业从无到有,不仅填补了产业发展的空白,更构建起“种植—养殖—加工”全品类矩阵,推动淮安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脆弱走向强健,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市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71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中,既包含水稻等大宗农产品产区,也涵盖西瓜、黄瓜、芡实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大宗保基础、特色强优势”的立体化布局。作为2024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的地区,淮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数字化管控系统实时追踪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数据,推动绿色水稻种植向标准化、智能化迈进,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奠定坚实产能基础。

品牌化与市场化深度融合。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形成联动效应,在全国绿色有机博览会上,淮安组织荷藕、芡实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依托“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推介,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随着9家获证精深加工类绿色食品企业的集聚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稻米油、藕粉等深加工产品成为市场新宠,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从初级生产向高附加值加工环节拓展。这种“区域品牌+地标产品+精深加工”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淮安农产品的市场辨识度,还实现了“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成为消费市场的“硬通货”。

监管体系逐年完善。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淮安深知监管的重要性,严格落实绿色食品审查和现场检查工作规范,连续8年利用市级专项资金招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当年续展产品开展“全覆盖”抽检,同步实施企业全覆盖年检、及时跟踪检查、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从源头把控获证农产品质量。生产环节中,指导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主体熟练运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进行追溯管理,规范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针对市场乱象,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击假冒“绿色食品”证明商标专项行动,强化规范用标监管,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和市场秩序。

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我市敢于变革、勇于创新,以绿色优质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淮安样本”。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吴海涛,通 讯 员 黄莉莉 张 盼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