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的这句话历经百余年仍散发着真理的光芒。立时代潮头,发思想新声。自2023年9月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是“以新促质”,关键在于打通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全链条融合、创新、应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淮安既有条件,又有前途。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768家、1720家;新引进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级实验室3家,实现历史性突破;淮阴工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高校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育成中心;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达173.4亿元,研发人员数居Ⅲ类地区第一……数据背后,是淮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频频突破,而这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支撑。但与此同时,要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短板,特别是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着力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打通“最后一公里”“关键一公里”,最大限度地将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像一场登山赛,谁登山又快又稳,谁就能占得先机。这意味着,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标重大要求,锐意奋斗前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此,我市正在用行动作出回答: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愿景,必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培育创新主体、加大转化力度、做优创新生态上下功夫,既高度重视“从0到1”的科学发现,更大力推动“从1到100”特别是“从1到10”的突破和转化应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互相融合,把更多藏在论文里、沉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打通”“融合”目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登山赛中抢先、争先、领先。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都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这是对战略研判、路径选择、工作执行等方面的综合考验。近年来,一些产业赛道出现“先是一哄而上,最后一哄而散”的现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提醒:既要有足够的热情与敏锐,又要保持必须的清醒和冷静。对此,我们必须树牢坚定实干实效、深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布局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在工作中着力把握好时、度、效,切实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质效。
最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让我们行动起来,在改革创新中打通堵点卡点,破除束缚障碍,让创新创造的要素在淮安大地充分涌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体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奋力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薛吉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