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客观事实是——
在建筑外墙保温与装饰材料研发领域,自1968年全球首块铝塑板诞生之日起,到2009年超高等级防火金属复合板生产技术“独霸天下”,在这段长达41年的时间里,站在核心技术巅峰的企业,不在中国,也与中国无关。
对此,身为中国企业家的陈建明被深深触痛。尽管创业路上,陈建明在自己的“创业元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创造了业界传奇。
那是2004年,工程师出身的陈建明创业之初即自主设计出新一代铝塑板生产线,此生产线生产的铝塑板价格仅为进口铝塑板价格的十分之一,彻底颠覆了一度被国外同行牢牢掌控的铝塑板产品定价权。
不过,真正的“巅峰对决”尚未开始。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分为A级(含A1级和A2级)、B1级、B2级、B3级,分别对应不燃、难燃、可燃、易燃的材料(制品)。
铝塑板,建筑外墙保温与装饰材料迭代产品的一种。其在燃烧性能方面存在突破瓶颈,即对其芯层无论如何加以改进,都无法达到A级。而此时,刚刚兴起的A2级防火金属复合板正以其不可燃的独特优势,悄然跃至建筑外墙保温与装饰材料的“金字塔尖”。
问题是,能够生产这种不可燃的金属复合板的企业,除了德国的阿鲁克邦、日本的三菱,全世界没有第三家,垄断之势随之形成。
这种复合板两片金属中间的夹层,抛弃了传统工艺上的塑料,取而代之以更为安全环保的防火芯材,其产品价格虽然更高,但市场前景广阔。
当然,就像“功夫秘籍”一样,任何“独门绝技”即便“打遍天下无敌手”,也有“破绽”。阿鲁克邦、三菱采用片压式工艺生产的金属复合板,生产工艺上有着与生俱来的“死穴”——面对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产品需求,必须设计制造出与之匹配的产品模具,也就是说,其生产线只能是小批量作业。
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后,陈建明研判,在被垄断中求突破,进而实现反垄断,使金属复合板国产化,中国企业家没有退路。
陈建明认为,做高价小批量产线在中国市场很难成功。他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不仅要研发防火等级更高的板材,还要研制出可以大批量产出的连续性生产设备。
2006年,陈建明开辟新的阵地,在金湖县成立江苏协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攻金属复合板芯材与连续性生产设备的研发。这也意味着,协诚科技正式登上“擂台”,与阿鲁克邦、三菱进行“巅峰对决”。
“创新没有近路,但也没有绝路。”决心已定的陈建明,信念坚如磐石,“既然选择了创新,就要坚持再坚持,成千上万次失败后,可能下一次就会成功。”
“成千上万次失败。”毫不夸张,比如,芯材的研发。“太难了!”陈建明说,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设备、工艺、配方,整个研发团队从上千种材料中不停地试验、比对,筛选满足各方面性能的最佳材料,如同大海捞针。
“仅仅是在实验室搞定配方,就花了一年多时间。”石维军是研发团队芯材组的负责人,每一次的试验过程都被他记录在册,记录本摞起来足有一米高。
这“一米”,记录的是无数次失败,更是看不见底的投入。“每一次记录的背后,可能就是一笔10万元起步的支出。”石维军说,“一笔笔投入,不但花光了企业的积累,还背上了银行贷款。”
芯材的研发举步维艰,设备的研发同样令人煎熬。“熬到最后才‘脑洞大开’。”研发团队设备组负责人王榕回忆说,“我们从饺子皮的制作流水线中得到了灵感,最终设计出包含进料、混料、轧制、烘干等工艺流程的芯材流水生产设备。”
跨越“千道坎”,专攻“一块板”。历经5年“拼杀”,协诚科技赢了——
2010年,协诚科技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继德国阿鲁克邦、日本三菱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超高等级防火板材生产技术的厂家。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其研发制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2级防火金属复合板及连续性生产设备,掀起了一次行业技术革命。
2012年,住建部专家鉴定会论证后认为,协诚科技研发的A2级防火金属复合板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年9月,其A2级防火金属复合板连续性生产设备获得“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证书”。
2014年,协诚科技联合清华大学自动化学院,全面推进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摁一个按钮即可搞定整条生产线”,一个上千平方米的A2级防火芯卷智能车间,仅需操作管理员5人。
2020年,协诚科技主导编制了我国建材行业标准。3年后,协诚科技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其产品远销土耳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则被广泛应用在江苏大剧院、国家速滑馆、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上海虹桥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上。
2022年,协诚科技“开疆拓土”,成立诺亚智装家居,开发零醛防火家居装饰材料——纳岩蜂窝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世界近90%的A级防火板生产企业使用协诚科技的技术,近70%的A级防火板芯材来自协诚科技。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今年一季度,协诚科技的销售额已超过6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
“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陈建明说,“未来,我们将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自动化升级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
■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左文东 杜勇清 刘志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