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淮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将就业服务关口前移,拓宽就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架起“就业桥梁”。
提高产教融合适配度。进一步加强职技院校“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留淮就业”全流程支持,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融通、校企师资互补。同时,深入实施“技能兴淮”行动,对在校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素养培训,推行“学历+技能”双证融通培养,探索企业“嵌入式”培训;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开展“双进”活动,每年组织赴重点企业实习实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至少一次政府补贴性就业创业培训,赋能青年学子强技留淮。
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纳入“淮安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智能匹配、定向推送岗位人均不少于5个;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岗位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等服务,采取企业直报、行业主管部门收集、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归集等方式,筹集“社会化+政策性”岗位1万个以上,并对毕业生进行3到6个月的跟踪服务。同时,举办“职”通校园、探营名企、巡回招聘等活动50场以上,并邀请企业资深人事经理担任职业导师,赴驻淮高校讲授“职场第一课”。
提高就业稳岗普惠度。大力推动扩岗补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直补快办,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发放政策清单、服务清单和经办机构清单,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全覆盖,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制,自下而上摸清需求、精准画像,根据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和能力短板,分类推送“政策包+岗位包+培训包”,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90%以上;加强就业政策与毕业生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人才政策的一体联动,解决高校毕业生留淮就业后顾之忧。
■通 讯 员 纪茗瀚 许 濛,融媒体记者 孔 雪
上一篇:一季度全市消费活力不断激发
下一篇:金湖:以旧换新“换”出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