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于跃书:变身乞丐送情报 子弹擦腹血染衣

于跃书:变身乞丐送情报 子弹擦腹血染衣

发布时间: 2025-07-06 09:18  关注度:24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战争年代,我是抱着‘活着干、死了算’的决心。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走得再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一心为人民。”于跃书寄语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铭记在心,兢兢业业、敬业奉献,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老兵档案】

姓 名:于跃书

出生年月:1926年2月

现居住地: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

履历概况:1937年至1939年,加入淮阴县张集区民兵组织,任通信员;1939年至1945年,先后担任淮阴县独立团、新四军三师特务第二团情报员;1945年至1950年,在华东野战军第二十七军军部任通信员,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因伤退伍,返回老家刘老庄务农。

【血染的记忆】

尽管已经99岁高龄、行动不便,但有一件事,抗战老兵于跃书已坚持了几十年。“经常让我用轮椅推着他到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去看望在刘老庄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给前来缅怀烈士的群众讲述抗战故事。”于跃书的儿子于中海告诉我们,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于跃书1926年出生在淮阴县(现淮阴区)一个贫苦家庭,抗日战争时期,亲人相继惨遭日军迫害,年仅11岁的他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武装,成为一名送情报的“娃娃兵”。

为了获取敌人的情报,小小年纪的于跃书经常把自己打扮成一名乞丐,前往敌人的炮楼、据点打探。“那时候我们没有枪,靠棍棒防身。”于跃书回忆说,“汤集炮楼、五里炮楼、古寨炮楼、徐溜炮楼、钱集炮楼,这些日本鬼子占据的炮楼,我都摸进去过。”

一次,在护送情报的过程中,于跃书和同行的战友被敌人发现。“敌人朝我们开枪,战友为了掩护我,不幸牺牲。”

于跃书说,当时情况危急,“我靠着听敌人的枪声来判断方位,连滚带爬躲避枪林弹雨。脱险之后,才发现子弹擦破了腹部,鲜血染红了衣裳。”

1943年2月,日寇调集2.5万人对盐阜区发动“扫荡”。3月18日拂晓,沿途“扫荡”的日军出现在刘老庄附近,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与日寇在庄外“交通沟”短兵相接。此时,日伪军有1600余人,而四连仅剩82名战士。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指挥下,战士们坚守阵地,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刻。从拂晓到黄昏,在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弹药全部耗尽后,四连将士从容地将机枪、步枪拆毁,把文件及杂物烧毁,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搏斗。最终,全连82人无一投降,全部壮烈殉国。

很少有人知道,当时17岁的情报员于跃书,在刘老庄战斗打响前,给连长白思才送过情报。

“当时是凌晨4点多,我送信途中看到大批敌人向刘老庄方向来了,黑压压一片,我赶紧跑到部队找白连长,告诉他大批鬼子来了,得赶紧转移。”于跃书满含热泪回忆道:“白连长说什么也不肯撤退。为了掩护地方群众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四连要留下来与敌人血战到底。”

尽管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但正是这支英雄的连队,成功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顶住了敌人长达6小时的炮轰,拖住敌人整整12个小时。

战斗结束后,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和联防大队长周文忠带领地方武装赶到血战现场,于跃书也在其中。“我们一起收殓烈士的遗体,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画面,遍地血淋淋的尸体,大家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于跃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在频繁的战斗中,于跃书一次次受到战士们英雄事迹的鼓舞,一天天成长成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部无条件投降。“得知这个消息,战士们互相拥抱,欢呼呐喊。”于跃书说,“多少同志没能看到这一天啊,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我们民族、国家作出的巨大牺牲。”

【深沉的嘱托】

“战争年代,我是抱着‘活着干、死了算’的决心。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走得再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一心为人民。”于跃书寄语现在的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铭记在心,兢兢业业、敬业奉献,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青春的誓言】

聆听老兵的深沉嘱托,我们深受触动。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寇的炮火与暴行,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顽强不屈,用生命与鲜血,书写出惊天动地的抗战史诗。

如今,像于跃书老人一样,抗战老兵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要始终牢记“来时的路”。这是跨越时代的精神传承,更是激励新时代年轻人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无需直面战火硝烟,但同样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那就是于跃书老人所说的,“为人民服务”,这也正是对抗战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我们要在平凡岗位上深耕细作,以敬业奉献诠释责任担当。面对困难时,要学习老兵们的坚韧不拔;取得成绩时,更要饮水思源。我们应当以老兵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永葆赤子之心,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在时代浪潮中贡献青春力量。

报道团队:杜勇清 张浩 李昱 潘梦洁 周伟 高尚杰 李海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