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位于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的新四军纪念馆内游人如织。在“战胜困难 建设根据地”展厅一幅巨大的新安旅行团老照片下,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陈钰凌正在练习解说——
“其中有一支叫作新安旅行团的儿童团体,这个团体的成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有些团员的年纪跟我一般大。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他们纷纷以稚嫩的肩膀与父辈们一同扛起抗日大旗……新安旅行团于1935年从淮安出发,到1952年结束,历时17年,途经22个省市,行程5万多里,大约相当于从北京到南极一个来回的距离。”陈钰凌清脆稚嫩的声音,让厚重的历史充满了活力。
暑期,新四军纪念馆面向盐城市中小学少先队员招募60名“小铁钉”讲解员,陈钰凌便是报名者之一。陈钰凌讲解的新安旅行团老照片,由张爱萍拍摄。照片中,新安旅行团团员们正在排练节目,动作整齐划一。
“盐阜区,三个旅,七旅八旅新安旅。当时流传的这句话,道出了新安旅行团在根据地产生的影响。”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小清介绍,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
新旅开始分批秘密转移到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新旅先遣小组及第一批团员到达盐阜区。在泰山庙(今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率队的张杰和张拓在这里受到刘少奇、陈毅的亲切接见,刘少奇、陈毅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抗战发挥更大作用。
文艺演出、出版报纸画报,组织儿童团、少先队,开办儿童干部培训班……在盐城,新旅换上了新四军军装,广泛开展少年儿童抗日宣传组织工作,群众亲切地称其为“新安旅”。新安旅行团以自己的方式,超额完成新四军下达的组建十万儿童参加抗战的任务。1945年,新旅随解放两淮的大军进行火线宣传,和部队一起参加淮阴、淮安攻城战斗,他们和攻城战士一起从云梯登上城楼。
“新安旅行团的团员都是‘小好汉’,他们的年纪也不大。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青少年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爱国奋进的好少年。”陈钰凌的话语间充满自豪。她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小铁钉”,为更多的同龄人讲述红色故事。
■记 者 何 渊 胡凌轩 徐天魁,通讯员 施佳宏 袁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