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清江浦区浦楼社区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

清江浦区浦楼社区探索“文化养老”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55  关注度:22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日前,记者走进清江浦区浦楼街道浦楼社区活动中心,看到老人们正专注地参加各类非遗课程。在青花瓷拼贴画课堂上,七旬的王奶奶小心翼翼地将靛蓝瓷片拼贴到画板上,身旁的志愿者轻声指导道:“奶奶,这样摆放瓷片会让画面更生动。”在大家的鼓励下,一幅精美的青花瓷图案渐渐形成。“以前在家只能看电视消磨时间,现在既能学手艺又能交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多了!”王奶奶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类似的温馨场景,在万字结编织、烧箔画等非遗课堂上随处可见。老人们从最初的小心尝试,到逐步掌握技艺要领,最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非遗课程不仅为他们

淮安日报讯:日前,记者走进清江浦区浦楼街道浦楼社区活动中心,看到老人们正专注地参加各类非遗课程。在青花瓷拼贴画课堂上,七旬的王奶奶小心翼翼地将靛蓝瓷片拼贴到画板上,身旁的志愿者轻声指导道:“奶奶,这样摆放瓷片会让画面更生动。”在大家的鼓励下,一幅精美的青花瓷图案渐渐形成。“以前在家只能看电视消磨时间,现在既能学手艺又能交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多了!”王奶奶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类似的温馨场景,在万字结编织、烧箔画等非遗课堂上随处可见。老人们从最初的小心尝试,到逐步掌握技艺要领,最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非遗课程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成就感,更成为连接社区邻里情感的文化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遗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老人的生理特点。比如青花瓷拼贴画选用较大尺寸的瓷片,万字结编织采用加粗红绳材质,烧箔画则对传统工艺流程进行了科学简化。浦楼社区还特意设置老带新互助环节,让先学会的老人辅导后来的伙伴,既巩固了学习成果,又增进了邻里情谊。李爷爷完成人生第一幅烧箔画后感慨道:“年轻时只顾着养家糊口,哪想过这辈子还能搞艺术创作。现在孩子们都说这是‘艺术品’,要帮我裱起来呢!”说这话时,他的自豪神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除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浦楼社区还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开设“银龄智慧课堂”。在这里,年轻的志愿者们化身“数字向导”,耐心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从最基础的开机解锁,到微信视频通话,再到手机支付和防诈骗知识,志愿者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示范讲解。张奶奶学会视频通话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在外地工作的孙子。“看着孙子在手机里跟我说话,就像他在眼前一样,心里暖和和的。”她高兴地说。

记者走访发现,浦楼社区的养老服务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活动中心不仅设置在一楼,还配备了无障碍设施;课程时间安排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充分避开老人午休时段;每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都会贴心护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回家……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让老人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温暖。浦楼社区还建立邻里互助机制,通过鼓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形成可持续的养老互助生态。浦楼社区党委书记王军说:“养老服务既要夯实物质保障,更要滋养精神世界。我们通过非遗传承激活文化记忆,借助志愿服务传递情感温度,真正实现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

据介绍,浦楼社区的“文化养老”实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该社区通过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发动社会志愿力量,不仅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更构建起一个充满温情的老年生活圈。

■记者 杨 帆 通讯员 钱 怡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