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河下街道:精耕社会救助 兜牢民生底线

河下街道:精耕社会救助 兜牢民生底线

发布时间: 2025-09-17 09:59  关注度:23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今年以来,淮安区河下街道围绕“精准识别、高效帮扶、全面覆盖”目标,通过机制革新、网络织密、服务升级、宣传赋能,推动社会救助从 “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型,为基层民生治理注入温暖动能。

淮安日报讯:今年以来,淮安区河下街道围绕“精准识别、高效帮扶、全面覆盖”目标,通过机制革新、网络织密、服务升级、宣传赋能,推动社会救助从 “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转型,为基层民生治理注入温暖动能。

破局“发现难”,建机制,早识民需。聚焦困难群众“发现难”痛点,该街道率先建立主动发现机制。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因信息阻隔、行动受限等难以自主申请救助的问题,打破“人找政策”传统模式,构建“政策找人”新路径,将早发现、早介入作为精准救助前置环节,确保特殊群体需求第一时间被感知、回应,破解救助难题。

织密“排查网”,聚合力,不漏一户。为实现救助资源精准触达,该街道搭建多层次主动发现网络。线下以网格为单元,激活村级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常态化排查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为致困家庭建立动态档案;线上打通民政、教育、医疗、住建等部门数据壁垒,依托“幸福河下”App与救助热线构建“部门协同、政社联动、群众参与”的立体化体系,确保潜在救助对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升级“帮扶策”,分阶段,精准赋能。在帮扶服务层面,该街道创新三阶段推进的精准救助模式。前期通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精准画像,杜绝“错保”“漏保”;中期通过“一户一策”提供差异化帮扶,如为因病致困家庭叠加医疗与临时救助,为因学致贫家庭衔接教育救助与助学贷款;后期推动“物质+服务”升级,整合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同步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培训,助力救助对象从“被动受助”转向“自立自强”。

拓宽“宣传路”,多载体,政策惠民。为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该街道开展立体化宣传。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推送政策解读,线下通过社区宣传栏、咨询窗口、专题宣讲会普及知识,工作人员上门发放救助手册2000余份、举办宣讲会4场,让政策可知、可感、可及。

河下街道将持续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暖服务优化救助体系,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助尽助、应救尽救”,为困难群体撑起民生“保护伞”。

■通讯员 杨雅雪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