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部署,紧扣持续深化“四聚焦四突破”工作主线,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攻坚任务,系统谋划、久久为功,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眼下,我市480多万亩水稻收割进入尾声。广袤田野上,大型农机轰鸣作业,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全市集中人力物力,抢抓农时,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持续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紧扣农时保障粮食生产和“菜篮子”有效供给。面对今夏60年未遇的极端旱情,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分片挂包、下沉一线,精准研判旱情苗情发展,推进大面积春灌、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等措施,有效保障夏粮生产总体稳定;持续抓好田间管理,有效防控农业灾害风险,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障秋粮丰产丰收。上半年,我市蔬菜产量达231.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出栏量、家禽出栏量同比增长均超1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3%,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3%。
坚持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可增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质态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聚焦“五群八链”建设,积极谋划推进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小龙虾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重抓农产品深加工,带动产业做大做强,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面完成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新争取建设面积45.07万亩。着力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持续加大农业重点项目招引建设力度,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新开工87个,完成投资74.22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95%、89%;组织66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参加快手淮安电商招商活动,引导建设网络店铺32个;编制全市“苏韵乡情”休闲农业方案,积极发展假日经济、赛事经济,4条线路入选省级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春季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5.4%,位居全省第3、Ⅲ类地区第2。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更方便,没事还能逛逛公园,这日子不比城里差。”近日,淮安区施河镇土楼村村民王大爷感慨道。如今,村内白墙黛瓦、绿树成荫,硬化道路通村达户,生态河道水清岸绿……这是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持续完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民小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两个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完成率达93.6%。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高到65.1%。积极引导农村户厕改造进院入宅,已完成23078座、完成率80.62%。
完善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9.41公里,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75公里,建设农村生态河道450公里。明确15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市级十大功能中心30个,累计建成镇街医保服务站103个、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1586个。加强困境和留守儿童监护保障,在全省创新实施“淮童安心”困境病残儿童托养照护项目,今年已为7343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4369万元。
切实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村(社区)补短强弱攻坚行动,摸排重点村(社区)62个,形成“一村一策”,市县镇联动挂钩。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实现“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4月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实施“长淮和韵”品牌提升工程,创新设计排查化解“四张清单”,织密工作网络、明确工作清单,提升调解工作实效。
“在‘师带徒’模式的培养下顺利转正,收入增加了不少,日子越过越红火!”江苏峰越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柴娟高兴地说。我市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拓展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来源。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0元,同比增长6.1%,增幅全省第三。
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双挂双增”利益联结机制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今年已兑现村干部增收奖850万元,135名村干部获得岗位晋级。结合专项整治巩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成果,鼓励村集体领办经营实体,通过委托经营、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资产和低效用地,发展集体经济。创新推行“资金竞争性存放+村居开设独立银行基本账户+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规范集体资金管理,增加收益。持续推进薄弱村提升行动,加大衔接资金争取力度,已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89亿元,同比增长14.5%。
推进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制定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深入实施“技能兴淮”行动,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上半年完成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1104人次,累计7614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精准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已发放农民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713万元,惠及农村创业群体299人,为26名农村创业者落实创业补贴11.75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将紧扣“培基、拓产、强村、富民”,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全面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加快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生活更加富足,高质量谱写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三农”答卷。
■通讯员 崔德贤 黄莉莉,记 者 刘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