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一天的清晨,金湖县前锋镇的水面上,芡实叶大如圆盘,铺满田间。十多人穿梭其中,熟练地割下状如鸡头的芡实果。在这派丰收景象里,有金湖县程鹏芡实家庭农场负责人、“新农人”林程鹏忙碌的身影。从南下跑市场开拓销路,到利用无人机发展智慧农业,林程鹏用汗水与智慧铺就芡实产业升级之路。
创业之初,林程鹏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种植,而是销售。“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金湖芡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他选择了一个最“笨”也最扎实的办法:带着样品南下跑市场,一家家上门推销。
“那时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林程鹏坦言,一次次被拒,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毅力。转机源于他的坚持与诚信。在一次推销中,客户被金湖芡实的优良品质和林程鹏的真诚执着打动,签下了第一笔长期订单,这让林程鹏坚定了“质量与诚信是最好名片”的信念。如今,林程鹏种植的芡实销往全国多地,线上销售比重高达40%,完成了从“提篮叫卖”到“线上线下融合”的跨越。
市场打开后,林程鹏将目光投向生产环节的革新。他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农业必须注入科技动能。2018年,他率先引入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这一举措起初并不被村民理解。“一开始大家都在观望,怀疑这‘铁家伙’到底行不行。”然而,效果是最好的证明。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数倍,并且防治更精准、成本更低。村民们从怀疑转为信服,纷纷加入科技种田的行列。
此外,他大胆创新种植模式,成功实施“芡实+小麦”轮作方式,让农田四季生金。他探索在芡实田中养黑鱼,实现生态循环,每亩田增收百余元。得益于科技与创新,这片水田变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聚宝盆”。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林程鹏秉持的理念。他不仅在农场发展上下功夫,还通过苗种供应、技术指导、产品代销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对于无力创业的村民,农场则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为20余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林程鹏开发芡实深加工产品,丰富了芡实的产品形态,让小小芡实米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从靠双脚开拓市场,到用无人机“飞”出智慧农业新高度,林程鹏的创业历程,正是当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未来,他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让金湖芡实的香气飘得更远。
■记 者 金海洋,通讯员 靳 凯 王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