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永久性生态安葬 最美好的“回归”

永久性生态安葬 最美好的“回归”

发布时间: 2016-03-03 13:09  关注度:2256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淮安新闻网
导读:永久性生态安葬 最美好的“回归”,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新闻网,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

淮安新闻网讯 近日,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淮海晚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过去3年中,淮安共有2000多逝者选择生态葬,市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生态葬的鼓励政策,凡参加生态葬的,能获得1000元生态安葬基金奖励。

鼓励逝后回归自然

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起,淮安市每年利用清明节举行以倡导绿色殡葬为主题的“淮安市全免费花坛骨灰集中安葬仪式”,通过引导,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三年来,淮安市共有近2000名逝者选择了生态葬,真正实现了人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的本真。

据介绍,2014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自愿选择生态节地葬法的,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事实上,市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生态葬的鼓励政策,凡参加花坛葬、树葬、草坪葬、骨灰撒海的,能获得由政府奖励的1000元生态安葬基金。

建永久性生态葬区

《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生态葬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乡镇公益性骨灰立体安放设施实现全覆盖。

据了解,2014年,淮安市启动了永久性生态林地葬区建设,大部分县区通过了规划选址,目前已经进入建设阶段。据介绍,永久性生态林地葬区是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或植树造林,以绿荫掩映墓穴,用小巧的盖碑代替立碑,不建大墓、豪华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地葬。

在淮安永思园内,淮海晚报记者看到一棵棵苍松之下,一块块不大的盖碑替代了立体碑。还有一些逝者则选择了立体安放的壁葬方式,把骨灰安葬在一个个立体的小方格之中。据介绍,无论是草坪葬、花坛葬还是壁葬,对节约土地都有现实意义。

“倡导性地推进生态葬,不是强制性的。”业内人士认为,从入土为安到完全生态葬,是大方向,因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土地和耕地都越来越少,资源会倒逼出生态葬意识。但真正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说白了这需要一种心理和文化认同,需要观念的转变。淮安市每年清明节举办的公祭仪式,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的传统公祭项目。今年,淮安市将“绿色殡葬与慈善同行”作为集体公祭仪式的主题,以活动倡导生态葬。

(记者 江安 通讯员 周华 陈婷婷)

淮安新闻网、淮安日报社,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新闻网,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