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传承文化根脉 凝聚民族精神

传承文化根脉 凝聚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 2016-03-08 10:27  关注度:1617  来源:淮安新闻网  作者:淮安新闻网
导读:传承文化根脉 凝聚民族精神,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新闻网,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

淮安新闻网讯 昨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姚晓东走进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共同为两会报道推出的大型全媒体栏目“两会e客厅”,与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交流文物保护开发新理念、新路径。访谈前,姚晓东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谢国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杨涌等就双方深化合作进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特别提到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使得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淮安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姚晓东说,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因此,文物保护成为一个很厚重的话题。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丰富我们的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淮安非常重视发挥文物作用。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主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找出来,二是护起来,三是用起来。找出来,就是摸清家底。利用大运河申遗契机,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文物资料进行了全面梳理,新发现文物点超过1000处,新增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10处、市级文保单位15处。护起来,就是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文物资源。文物资源不可再生,很宝贵、很脆弱,用一件少一件。在文物资源保护方面,淮安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政府切实承担起责任,做好组织工作,抓好投入,把政府的各方面力量调度好、统筹好。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作用,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加强经费支持,广泛培养文博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作用。面向全社会抓好《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调动各方面力量关注和保护文物。用起来,就是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作用。淮安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拥有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西游记文化、淮扬菜文化、戏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我们都要认真研究、解读、展示。我们推广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种场所免费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化的文物开口讲话,让市民以及来淮游客都能享受到优秀的文化成果。

淮安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保护文物资源,有哪些经验做法?姚晓东说,淮安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有世界遗产一处大运河淮安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多个,还有80多个纪念馆和博物馆,馆藏文物8万多件。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要保护好、利用好,很重要的是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状态的文物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大略可以分为五种:第一,原有功能已经丧失的,在保持原貌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文物可能性,做好展示工作和研究工作。第二,原有功能还在延续的,在延续功能的同时更要做好保护工作。比如,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现在还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功能,围绕大运河申遗,我们做了很多保护工作。抵御上游来水的洪泽湖大堤,在整条大堤加固修复基础上,我们把最为关键的20公里堤段保护起来,不准机动车行驶,只能行人去做体育休闲活动,静心去触摸历史。第三,现状比较脆弱的,要有限度地使用,防止给它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比如,周总理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的房子,我们在游客引导及承载量方面都做了限制。第四,现状比较好的,适当增加一些功能。周信芳故居现状很好,则增加了一些戏曲展示、艺术文化互动的功能,把它建成名人纪念馆,吸引青少年戏曲爱好者和游客来感受艺术魅力。第五,新发现的文物进行谨慎挖掘研究,充分予以保护。板闸风情街项目施工中发现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请专家研究鉴定,并做覆土保护,等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深度挖掘研究、保护利用。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姚晓东说,从淮安现状来讲,文物保护主要由政府承担,但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方面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淮安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动员社会力量来办博物馆。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步,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文物保护法,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当前,地级市已经被赋于立法权,地方的立法权主要在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淮安正在制定永久性绿地的保护条例。自然环境要保护,文化环境也要保护。淮安将积极研究文物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为社会力量进入文物保护领域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支撑。(记者杨尚/文管伟法/图)

淮安新闻网、淮安日报社,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新闻网,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