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兵团七师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中,淮安援疆干部人才有着良好的口碑。他们在援疆工作中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充分展现了“敢担当、重落实、能创新”的淮安干部形象。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养成,得益于淮安援疆工作组围绕“六个一”活动实施“六大行动”。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组织部长宋浩对淮安援疆工作组落实兵团“六个一”、实施“六大行动”的做法作出批示:淮安市援疆前方工作组认真实施“六个一”活动,认识到位,行动迅速,组织有力,效果显现,值得充分肯定。
“交一个朋友”,实施“交友行动”
援疆干部和驻守团场联络员面向基层和服务对象,每人结交一个民族朋友或基层朋友,每月交往交流不少于2次。援疆人才选择一名同事交朋友,技术帮教每月不少于4次。截至目前,援疆干部结交团场、部门干部职工15人,工作交流、生活帮扶32次;联络员结交连队干部职工11人,工作交流、生活帮扶45次;援疆人才结交七师医生8人、教师3人、企业职工3人,开展企业技能辅导7次,开展教育教学辅导17次,开展诊疗技术辅导交流937次,援疆医生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个,填补七师医疗服务空白4个。工作组累计交友40人,其中少数民族朋友13人。
“认一门亲戚”,实施“关爱行动”
每个援疆干部和联络员与团场困难少数民族家庭、困难职工家庭认一门亲戚,援疆教师从本校困难学生中认一门亲戚,援疆医生从诊治困难病患中认一门亲戚,援疆企业人才从本公司困难职工中认一门亲戚。截至目前,援疆干部人才“结亲”40家,其中少数民族家庭11家。累计慰问“结亲”戈壁母亲15人(少数民族6人)帮扶30万元;为11个“结亲”连队困难家庭(少数民族3个)无偿提供生产帮扶资金11万元;为“结亲”3个困难学生家庭、3个困难职工家庭、8个病患家庭(少数民族2人)分别送上帮扶慰问金个1万元。
“办一件实事”,实施“惠民行动”
援疆干部和联络员面向基层、基础设施,实施“双基”工程,即为基础职工群众办一件实事或为团场(连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出力贡献。援疆人才面向教育、卫生、就业领域,发挥技术专长办一件实事。截至目前,援疆干部和联络员实施和规划实施团场敬老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5个,计428万元;引入教育、医疗设备7批次,计184万元;引入垃圾清运车等城管设施配套2台,计130万元;捐资助学4批次30.6万元;组织赴淮创业就业培训1次培训私营企业主和自主创业人员50人;举办林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培训班3期为团场培训农业技术人才230人;引入水果蔬菜大棚种养技术,试行淡水龙虾、观赏荷花移疆试养试种等;10名援疆人才赴草原牧场为牧民义诊3次,引入南京中医院与七师中医院合作挂牌开设肛肠诊疗中心,填补了七师此项医疗空白。
“引一个项目”,实施“1011招商行动”
为助推七师经济加速发展,淮安援疆工作组自加压力,计划集体引进一个10亿元重特大项目,11个联络员各引进一个亿元以上项目。去年11月初,工作组召开“1011招商行动”动员大会。当月底,淮安援疆工作组邀请27名企业家组团来疆考察投资,在七师召开“产业招商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会议现场签署了1个两地新建盐化工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了4个亿元意向性工业项目。工作组还组建了五个流动招商小分队分批在外招商,安排两个招商组在上海和青岛驻点招商,已汇总招商信息86条,在谈待签约项目2个。目前,已基本确定有5个亿元项目在七师落地,4月中旬将集中举行正式签约仪式。
“搭一座桥梁”,实施“融合行动”
援疆干部人才发挥纽带作用,为七师、淮安两地交流交往交融搭建桥梁,实现深度融合。目前,两地机关部门之间、团场与县区之间实现互动互访全覆盖。为探索团县融合下延拓面,放大试点效应,将团县融合工作向纵深推进,经广泛征求意见,工作组向淮安市委市政府申请,在各县区和 11个团场启动“一镇一连队、一村一社区”结对共建工作,要求各县区推荐确定的一个年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和一个集体经济达千万元的村居,分别与第七师对口团场经济薄弱的一个连队和一个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团县、连镇、村社三级网络融合全覆盖。目前,淮安22个镇村与七师11个团场22个社区、连队的结对名单已全部确定。
“提一条建议”,实施“助推行动”
工作组开展“我为七师发展献一策”建议征集活动,要求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为助推七师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目前,共收到各类建议86条,其中,经济类建议39条,科技类建议11条,民生事业类23条,其他13条。工作组正在对建议进一步梳理汇总,将分类呈报七师党委或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单位、团场,为助推七师经济提速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淮安新闻网、淮安日报社,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头条新闻,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