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建峰是黄营乡计生服务站站长,2016年10月到李圩兼任村党总支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在村部小平房的会议室里召集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满屋子的小方桌东倒西歪,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找不到一张全乎的。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第二天,这位新来的“当家人”,竟然自掏腰包1万多元,买来15张崭新的橙色小方桌,一桌配一椅,摆放得规规矩矩,村部会议室顿时换了模样。
15张桌子,让村民们眼前一亮,更看到新“两委”班子为李圩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能自掏腰包为大队部置办桌子,这届班子,差不了。
究竟孬好,几件实事一办就知道——
穿村而过的曹张路,是村里的主干道,路牙上栽的是意杨,一到晚上,整条路乌漆抹黑,也没个路灯,好几位村民跌过跟头。几任村干部都盘算过,给这条路搞亮化,可村集体收入年年“交白卷”,资金上犯了难。曹建峰当过兵,战友多,人脉广,有办法,通过“化缘”拉来12万元赞助费。几天时间不到,曹张路亮起了53盏路灯。
路灯有了,李圩村的“民生大戏”才刚刚开场。很快,曹建峰又带领村组干部,刨掉了路边的意杨,种上从县农委争取到的2000株榉树苗。变意杨为榉树,曹建峰算过账:榉树四季常青,要不了几年就能卖钱,一棵榉树至少能卖500元,2000棵就是100万元。村集体的账面一下子就活了。
李圩村有474户人家,三分之一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地顾不上,大多撂了荒。曹建峰跑到灌云请来种植大户,搞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给村民800元租金,到地里务工的村民,每人每天给60元工资,村集体每亩地还能收入50元服务费。一举多得的事情,村民们都乐意,首批流转的土地超过400亩。
村西北有一片耕地,涉及6个村民小组,总计1400亩,多年来不通路、少沟渠,村民种地难。有种植大户想搞土地流转,一番实地考察后,也直皱眉,把地租压得低低的。怎么办?曹建峰跑乡里、上县城,争取到省国土厅扶持资金400万元,对这片耕地的沟、渠、路进行整治。“整个整治工程明年3月将全部竣工,现在就已经来了几波种植大户,抢着要来承包种稻麦,地租比原来翻了一倍。”说起这事,曹建峰乐得合不拢嘴。
实事办了一箩筐,曹建峰又忙着谋划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路子。今年3月,经过多次反复洽谈,李圩村从苏州引来第一个经济项目,搞劳务外包。几个月下来,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一大批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
李圩村原有16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目前已脱贫143户,村集体收入也达到了19万元。“下一步,李圩的土地流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招商引资上也要有新突破。”曹建峰说,他最开心的是,经过两年来的拼命苦,全村上下那股子“精气神”,活了。
■融媒体记者 刘华 杜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