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忧居”变“优居”——淮安区农村危房改造纪实

“忧居”变“优居”——淮安区农村危房改造纪实

发布时间: 2019-12-06 12:07  关注度:200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琉璃瓦屋顶、不锈钢窗户,墙壁粉刷一新、室内干净整洁……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大批困难群众在政府的补贴帮助下搬进新居。多少年的心愿一朝成为现实,他们有的眼中含泪、有的嘴角带笑,但心里都充满幸福感。

淮安日报讯:琉璃瓦屋顶、不锈钢窗户,墙壁粉刷一新、室内干净整洁……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大批困难群众在政府的补贴帮助下搬进新居。多少年的心愿一朝成为现实,他们有的眼中含泪、有的嘴角带笑,但心里都充满幸福感。

漏雨老房子换了新颜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站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前,淮安区车桥镇官渡村村民孟凡前激动不已,不停地说感谢。孟凡前以前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墙体出现多处巴掌宽的裂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老房子有几十年了,原来房顶上盖的是石棉瓦,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冬天时,寒风直往家里灌。”孟凡前说,他不是没想过翻新房子,但自己和老伴平时以种地为生,收入有限,加上身体都不好,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了解到孟凡前家的实际情况,该区住建部门将他家列入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补贴2.2万元,帮助其在原址上重建新房。有了政府补贴,孟凡前原本熄灭的建房愿望重新被点燃,他一共筹了9万多元,将老房子彻底推倒重建。如今,孟凡前的房子外面贴上彩色瓷砖、门窗全部采用不锈钢、屋内地砖能照见人影,再也不用为雨天漏水、冬天灌风而担忧。“新房子圆了我多年的梦,以前想都不敢想……”采访时,孟凡前的老伴没说两句,已激动得泣不成声。

困难群体有了栖息所

淮安区张陈村村民吴凤明从20多岁开始一直在外地打工,至今没有成家。今年65岁的他想落叶归根回家乡养老,但房子成为横亘在他和家乡之间的最大障碍。“我在老家没有房子,这么多年在外打工,只能勉强解决温饱,根本没有太多积蓄,让我盖房子肯定盖不起来。”吴凤明说。该区住建部门得知吴凤明的特殊情况后,主动向他介绍政府补贴政策。今年10月,吴凤明花费3万多元,建起50平方米的新房,除去政府补贴的2.2万元,实际只掏了1万元左右。

走进吴凤明家中,记者看到,房子很宽敞,两个房间,一间当卧室、一间存放杂物,客厅、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能住上现在的房子,吴凤明坦言很知足,“花1万元就能解决住房问题,这好事到哪儿去找啊,真的要感谢政府。”

除了补贴建新房,市住建部门还积极为困难群体翻修旧房。淮安区车桥镇车东村村民严爱珍今年95岁,以前住的房子内墙是泥糊的、房顶是柴把子铺的,居住条件极差。老人没有儿女,平时靠同村的侄儿照顾。为此,今年该区住建部门主动安排资金对老人的住房进行翻修,换上不锈钢门窗、内墙全部重新粉刷、重铺水泥地坪、室内通上燃气……老人的房子很快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为年纪大了,严爱珍表达含糊不清,但住进新家的喜悦一直洋溢在她的脸上。

将补助资金用在刀刃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住建部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危房改造开工率和竣工率均接近100%,基本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市住建部门还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全过程的管理,由各镇(街道、园区)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标准上报名单,经审核认定后进行公示,再由各镇、街道、开发区结合鉴定结果通知农户进行自建。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各镇(街道、园区)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建设,改造完成后逐户上门验收。市住建部门组织对各县区“一户一档”档案资料进行督查,以此严格认定补助对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规范补助资金使用。

■融媒体记者 王 舒,通 讯 员 徐鸿宝 邵中明 丁曙明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