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在这里,有一种幸福叫“听民歌、打掼蛋”

在这里,有一种幸福叫“听民歌、打掼蛋”

发布时间: 2023-08-21 09:13  关注度:143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8月10日上午,在淮安区漕运镇小李庄村头的池塘边,漕运镇百姓艺术团团长李玉琴、漕运镇南闸民歌非遗传承人咸玉银共同唱起了动人的南闸民歌:“一呀嘛更子里,梳呀嘛梳妆台……”婉转悠扬的小调充满了浓郁的水乡特色。

8月10日上午,在淮安区漕运镇小李庄村头的池塘边,漕运镇百姓艺术团团长李玉琴、漕运镇南闸民歌非遗传承人咸玉银共同唱起了动人的南闸民歌:“一呀嘛更子里,梳呀嘛梳妆台……”婉转悠扬的小调充满了浓郁的水乡特色。

不远处的亭子里,村民趁着午饭前的空闲时间打起了掼蛋。“炸!”说话间,一位村民有力地掼出了手里的牌。激烈的“战局”也吸引了其他村民前来围观,众人谈笑间,一把牌很快就打完了。“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的谚语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漫步在小李庄村,整洁的环境、淳朴的民风令人印象深刻。听民歌、打掼蛋在这里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感。

南闸民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掼蛋是市级非遗项目。南闸民歌与掼蛋元素在漕运镇随处可见。那么,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南闸民歌和掼蛋呢?

在当地百姓看来,这与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农耕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李庄村所在的漕运镇地处京杭大运河与白马湖交汇处,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以前,农民在劳作或农闲的时候,时常以哼唱小调、对歌等方式消遣解乏,后来又吸收了南腔北调,形成了独特的南闸民歌。

同样,掼蛋也源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在漕运镇文体活动中心,记者了解到,掼蛋同样与水乡有着密切的联系。近水临河的自然生态、活泼灵动的人文性格、开朗豁达的淳朴民风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特质,也形成了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风貌。掼蛋游戏借鉴了“小鬼牌”“五百分”“争上游”“打夯”等现代纸牌游戏的玩法,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派,风靡全国。掼蛋的“掼”字就来源于农活中“掼麦把”的动作。

小贴士:好水好土出好物。漕运镇小李庄村是国家商品粮基地。行走在小李庄村,路旁便是稻田、沟渠、池塘。绿色健康的稻米、龙虾、螃蟹、土鸡蛋是这里的特产,值得品尝。

■融媒体记者 何 渊 王正道 刘志钧 陈大铭,实 习 生 张乐之,通 讯 员 花伟杰 李 亭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