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纯手工≠更安全!“私房手工制作”或许没你想得那么好!

纯手工≠更安全!“私房手工制作”或许没你想得那么好!

发布时间: 2023-11-22 14:02  关注度:1175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些年,“私房手工制作”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纯手工”“零添加”的蛋糕、饼干、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些“私房手工制作”没有实体门面,让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难免有些顾虑。制作环境能否符合生产要求?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能维权吗?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些年,“私房手工制作”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纯手工”“零添加”的蛋糕、饼干、糖果、巧克力等零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这些“私房手工制作”没有实体门面,让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难免有些顾虑。制作环境能否符合生产要求?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能维权吗?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手工零食花样多 微信朋友圈受欢迎

“网红爆款”“零卡糖不长胖”“可个性化定制”……一个个噱头十足的宣传标签不断撩拨着消费者的心弦。近日,记者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搜索“淮安私房手工制作”关键字,网页罗列出各式各样的私房手工制作食品的卖家,手工制作的曲奇饼干、巧克力、果酱、卤味等零食层出不穷,其中以烘焙类的蛋糕、面包、甜点居多,这些私房手工制作宣称纯手工制作、原料无任何添加剂、口感新鲜,还能根据顾客需求定制。不少卖家都注明,想要购买可以添加微信号。

记者随机添加了几个私房手工制作烘焙卖家微信后发现,这些卖家相册里大多是在晒蛋糕成品图和“买家秀”截图,与实体蛋糕店内的蛋糕相比,私房手工制作款式确实不少,看起来也很精致。有卖家自述每天都会制作30至40个不同品种的面包和蛋糕,且每天上架的面包和蛋糕的品种也不同,满足有减脂需求、甜口或是咸口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七八家私房手工制作甜点的商家。”市民王女士是个甜品爱好者,她在网络上看到评价还不错的私房手工制作,就会加上卖家微信,然后用微信点单、付款,对方就会送货上门。

生产环境不可知 商品质量难保证

在采访中,私房手工制作卖家都表示,自己手工做的产品,原料都会选取又好又新鲜的,卫生条件不用担忧,更不会违规操作。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市民小妍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刚在一家私房手工制作烘焙订了一个生日蛋糕,以往通常是等待卖家送货上门,由于那次要得急,便与卖家沟通上门自取。那天根据卖家的提示,她来到位于市区的一栋公寓楼,敲门许久才有一个穿着睡衣的女士将门稍微开出一条缝隙,将蛋糕递出后便匆匆关上了门。小妍回忆,自己当时看到房间内的整体环境,应该就是卖家居住的地方,一眼看过去有些凌乱,这不禁让小妍对制作蛋糕的环境产生顾虑。

市民小张也有过一次购买私房手工制作食品的不愉快经历。在收到购买的手工制作果酱之后,他发现果酱似乎并不新鲜。“装果酱的罐子就是一个玻璃瓶,什么标签都没有,瓶盖也没盖严实。”他向卖家反映了情况,但对方坚持说食材都是新鲜的,随后卖家就将小张的微信拉黑了。

记者发现,不少私房手工做的食品,包装往往就是一个普通的密封袋或是盒子、瓶子,有些外面贴着一张纸,上面有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监管有难度 维权存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10条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但是,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不需要进行登记的除外。

因此,有顾客对这种在自家厨房生产的产品持怀疑态度,询问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时,有的店主解释:“会严格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并录制自己制作食品的小视频进行展示,让顾客放心。还有的店主则干脆回复:“哪有什么证?来买的都是朋友,你相信我就买,不相信可以不买。”

一位多年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业内人士介绍,国家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原料、器具以及后续的储存、运输等都有相关规定。但是,目前许多自制食品的卖家没有在相关部门注册,所以这些食品虽然也进入了流通领域,但货源、生产、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均不在有效监管范围内。

按照《食品安全法》,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但是,朋友圈推销不同于电商、实体店等平台,大多缺乏第三方交易担保,消费者利益一旦受到侵害,加之缺乏相关证据,在维权时往往会遇到不小的困难。

■融媒体记者 高婷婷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