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日前,笔者走进位于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制剂生产车间,一台台精密设备在高速运转,全自动铝塑包装线在对药品进行封包、装盒、扫描、装箱等作业,偌大的车间只看见几名技术人员在操作系统,尽显高效化、智能化、精准化。
2023年7月,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入围首批江苏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企业名单;9月,平安医疗器械耗材项目开工奠基;11月,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新厂区一期项目投产……一串串亮眼成绩,表明生物医药产业是清江浦区三大主导产业中最夺目的标签,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一批医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推动清江浦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在清江浦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天士力帝益药业强化管理、持续创新,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智改数转和产品技术创新,建成天士力研究院分院并投入使用,企业技术中心首次贴上国家级标签,荣获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科技创新是公司立身之本,我们每年投入超亿元的研发经费。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1.6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3.08%。”天士力帝益药业副总经理丁爱忠说,近年来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制药工艺,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从生产原料药为主到生产制剂药为主,销售额从几千万元增长至十多亿元,迈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清江浦区工信局信息产业科工作人员吴智越表示,天士力帝益药业在智改数转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全区其他工业企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清江浦区始终将“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战略,率先在市“科创16条”政策基础上出台清江浦区“科创10条”和国有平台载体入驻企业扶持办法等惠企政策,增强企业信息化发展意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大项目、好项目不断落地,让清江浦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更多发展动能。“作为淮安中心城区,清江浦区位优势显著,汇集优质医疗资源,投资前景广阔,吸引我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平安医用设备公司副董事长韦小闽介绍,该公司专业从事医用缝合针、手术刀片、医美产品等医用耗材外向型企业,产品销往欧美、南非、东南亚等地区,2023年全年销售达7000万元,同比增长20%。2023年9月,总投资1.23亿元的平安医疗器械生产耗材项目开工,预计投产后年销售2.1亿元,带动就业超300人。
为高效有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清江浦区认真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切实当好“店小二”。“自项目签约以来,从项目备案、公司注册到手续报批、施工许可等程序一路绿灯,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提供有力保障。”韦小闽说,相关部门还帮助企业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加快办理各项关键手续,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
一直以来,清江浦区加大项目攻坚力度,瞄准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入挖掘、收集招商信息,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精心打造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产业规模质效持续攀升;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调研,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宣传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跟进解决,助力企业“加速跑”。
据了解,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于2011年获省商务厅批准成立,属于清江浦经济开发区的园中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已入驻以天士力帝益药业、正大清江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及复星医疗、平安医疗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8家,开票销售收入超过全市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75%。随着天士力帝益、正大清江等一批创新药陆续量产,产业园有望2024年底实现开票销售50亿元、入库税金超6亿元的目标。
“产业园的销售收入不断攀升,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博士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近2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清江浦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淮安生物医药产业园主任秦臻说,园区一手抓优质项目招商,一手抓入园企业服务,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承载力强、优势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通讯员 蒋 童 吴骊珠 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