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岁的蒋先生家住涟水县,曾因主动脉夹层在当地医院做过支架植入术。数天前,蒋先生因受凉感冒出现左侧胸痛,吸气和活动后胸痛加重,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7.5℃。蒋先生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其胸部CT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改变,两肺炎症,左侧胸积液。当地医院医生进行治疗后,怀疑患者为肺动脉栓塞,考虑实际情况后将患者转至市第二人民医院。
市二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万玉峰博士带领李刚医师等团队成员,仔细研究患者病情,通过详细分析,考虑蒋先生目前病情为急性肺栓塞。病情凶险,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因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团队成员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决定为患者施行“肺动脉造影术、经皮肺动脉取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手术采取微创的方式,通过介入导管和取栓装置系统精准有效地清除血栓。随着肺血管内致命的血栓被逐一粉碎、一点一点抽吸出体外,蒋先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好转。
考虑患者的肺动脉血栓主要来自下肢静脉,抽吸完毕后,李刚医师予以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形状就像一个“保护伞”,通过微创介入植入后可“网住”脱落血栓,对下肢深静脉的游离血栓进行有力阻拦、捕捉,既能阻挡血栓进入肺动脉,又不影响静脉回流,从而预防致死性肺栓塞发生。
据介绍,急性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全球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乃至全球肺血栓栓塞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治疗后院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然较高。
市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多次开展急性肺栓塞介入取栓术,为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标志着科室的诊治水平迈向新高度。
(王宇)